[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復合材料去除廢水中鉛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21024.9 | 申請日: | 2018-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73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蔣翔;孫敬知;李瞳;趙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12 | 分類號: | B01J20/12;C02F1/28;C02F1/52;B01J20/30;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馮振寧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材料 去除 廢水 環保技術領域 混凝劑溶液 材料制備 二次污染 二氧化錳 固液分離 含鉛廢水 天然硅酸 常溫下 二價 礦物 鐵鋁 吸附 水體 復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復合材料去除廢水中鉛的方法,屬于環保技術領域。該方法所用復合材料為二氧化錳與天然硅酸礦物埃洛石在常溫下復合而成,本方法是在充分攪拌的條件下,將復合材料加入廢水中,調節PH值,使二價鉛直接吸附在復合材料的表面,之后再加入鐵鋁混凝劑溶液,攪拌后再固液分離,將固相中的鉛從水體中分離,鉛被從廢水中去除。本方法具有材料制備簡單、去除成本低、去除過程簡單、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等特點,適用于較高含鉛廢水的除鉛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復合材料去除廢水中鉛的方法。
背景技術
鉛是廣泛存在的工業污染物,能夠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生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引起胃腸道、 肝腎和腦的疾病。鉛使人體出現頭暈、失眠、記憶力衰退、腹痛等癥狀,嚴重的會造成貧血,免疫力下降,神經系統損傷。由于鉛的高危害性,鉛及其化合物已經被列入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監測指標體系,因此建立一種有效的從廢水中去除鉛的方法,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
根據處理技術的主要原理,重金屬鉛廢水的去除方法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類:物理法,化學法與和生物法。物理法是指去除重金屬離的過程中不改變重金屬離子化學形態。如混凝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和吸附法。混凝法結合金屬沉淀可以快速的凝聚沉降,適用于大量重金屬污水的預處理;而離子交換、膜分離與吸附,可將廢水中金屬離子濃度處理到很低,適用于重金屬污水后續達標處理。化學法是將重金屬離子發生化學反應,使其從離子態轉變成不溶性的物質,再經過氣浮、沉淀、萃取等方法從廢水中分離出來。比如沉淀法可以將大部分的重金屬轉化為氫氧化物、硫化物等去除;氧化法可以將生成的不溶氧化物分離;電解法則是可以將重金屬富集到兩極后去除。生物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對重金屬較強的親和力作用而達到去除重金屬的目的。常見的生物處理法包括生物吸附法、植物修復法和生物混凝法等。
在實際的重金屬水處理工業中,主要以化學法與物理法為主,生物法因其操作時間長,條件苛刻,大量的重金屬會使生物體的蛋白質變性,對其活性影響較大,只適合微量低毒的廢水處理,適用范圍較小。
水合二氧化錳作為一種常見的金屬氧化物,不僅廉價,且表面富含大量可以吸附的羥基而被作為一種良好的吸附劑,但單純的水合二氧化錳由于相互之前會產生團聚作用而降低了比表面積,限制了其吸附效果,使得它在深度處理重金屬廢水之中難以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復合材料去除廢水中鉛的方法,該方法能夠降低水合二氧化錳的團聚,進而提高吸附效果,且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利用復合材料去除廢水中鉛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1)將高錳酸鉀溶解于預配置好的埃洛石溶液中,攪拌;
(2)將氯化錳溶液滴入步驟(1)攪拌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完畢后繼續攪拌;
(3)將步驟(2)攪拌后的混合溶液過濾,濾餅烘干,得復合材料;
(4)在含鉛廢水中加入所述復合材料,調節PH值,充分攪拌;
(5)向步驟(4)所得廢水中加入鐵鋁混凝劑溶液,充分攪拌;
(6)固液分離,將固相中的鉛從水體分離,鉛被從廢水中深度去除。
優選的,步驟(1)所述埃洛石溶液的濃度是40 g/L-80 g/L。
優選的,步驟(1)所述攪拌的溫度是20℃~25℃。
優選的,步驟(2)所述繼續攪拌的時間為40min-50min。
優選的,步驟(2)所述繼續攪拌的溫度是20℃-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2102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