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風發電仿生樹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11101.2 | 申請日: | 2018-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3063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甫仁;于洋;石發;陳瑜;朱曉彤;楊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D9/25 | 分類號: | F03D9/25;F03D9/37;F03D1/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謝成律師事務所 50224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2247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樹干 發電機 進風通道 微風發電 樹枝 微風 仿生樹 縮口端 倒喇叭狀 同軸設置 主軸連接 主軸轉動 裝置結構 發電 固定桿 擴口端 內側壁 支撐柱 朝上 內腔 扇葉 縮口 美觀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微風發電仿生樹,包括樹干、支撐柱、樹干發電機Ⅰ和若干樹枝組件;所述樹干內腔形成倒喇叭狀的樹干進風通道,所述樹干進風通道的擴口端朝上,縮口端朝下;所述樹干發電機Ⅰ設置在樹干進風通道的縮口端;所述樹干發電機Ⅰ主軸連接有可繞樹干發電機Ⅰ主軸轉動的樹干扇葉;所述樹干發電機Ⅰ通過固定桿Ⅰ固定在樹干進風通道縮口端的內側壁上;所述樹干發電機Ⅰ主軸與樹干進風通道同軸設置。本發明通過樹干底部和主樹枝收集微風,并在微風經過樹干進風通道時對微風加速,帶動樹干發電機Ⅰ和樹干發電機Ⅱ發電,同時設置在主樹枝和分樹枝上的發電機在微風帶動下發電,極大地提高了微風發電效率,且裝置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美觀實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仿生發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風發電仿生樹。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可再生資源被人們進行了大量開采和破壞,面臨枯竭之勢,由此引發了能源危機。為了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一方面必須“開源”,及開發風能、光伏、抄襲、生物質及能等清潔能源,另一方面還要“節流”,即調整能源結構,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風能作為一種綠色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其重要性日趨顯著,將風能用來發電,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目前的風力發電機大都智能適應在風源充足、風力集中的地方使用,如果應用在風力小、風速低的地區就無法正常發電,給風力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帶來較大的局限性。而且由于目前的風力發電站通常由幾十臺渦輪機和數百個槳葉組成,不僅設備的制造、運輸和安裝的成本高昂,而且工程復雜。此外,立在地面上的較高的風輪塔會殺死鳥類,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需要提出一種能適應各類風場環境利用微風發電且安全高效的發電系統。
仿生樹,顧名思義,它不是自然數,而是一種假樹。它是人們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對自然界樹木的再加工和外觀形態的模仿,以在特定場合展現自然界樹木真實效果的裝飾品。
因此,需要提出一種微風發電仿生樹。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微風發電仿生樹,充分利用微風發電,結構簡單、發電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美觀實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風發電仿生樹,包括樹干、支撐柱、樹干發電機Ⅰ和若干樹枝組件;所述樹干內腔形成倒喇叭狀的樹干進風通道,所述樹干進風通道的擴口端朝上,縮口端朝下;所述樹干發電機Ⅰ設置在樹干進風通道的縮口端;所述樹干發電機Ⅰ主軸連接有可繞樹干發電機Ⅰ主軸轉動的樹干扇葉;所述樹干發電機Ⅰ通過固定桿Ⅰ固定在樹干進風通道縮口端的內側壁上;所述樹干發電機Ⅰ主軸與樹干進風通道同軸設置;
所述支撐柱的底部固定在支撐面上,所述樹干進風通道的內側壁通過安裝架Ⅰ可轉動連接在支撐柱上,且所述樹干底部與支撐面留有進風間隙;所述支撐柱與樹干進風通道同軸設置;
所述樹枝組件包括一端端部與樹干固定連接的主樹枝;所述主樹枝內腔設置有與樹干進風通道連通的樹枝進風通道;所述樹枝進風通道為由下向上傾斜進風的通道。
進一步,所述主樹枝的兩側外側壁面均為半徑由樹枝進風通道的進風端到出風端先增大后減小的凹弧面結構。
進一步,所述支撐柱上還設置有樹干發電機Ⅱ;所述樹干進風通道的內側壁通過安裝架Ⅱ固定連接在樹干發電機Ⅱ的轉子上;所述樹干發電機Ⅱ與樹干進風通道同軸設置。
進一步,所述樹枝組件還包括若干分樹枝發電組件,所述分樹枝發電組件包括固定在主樹枝外壁面上的分樹枝,固定在分樹枝上的分樹枝發電機和與分樹枝發電機主軸連接并可繞分樹枝發電機主軸轉動的分樹枝扇葉。
進一步,所述樹枝進風通道的進風端設置有主樹枝發電機和與主樹枝發電機主軸連接并可繞主樹枝發電機主軸轉動的主樹枝扇葉,所述主樹枝發電機通過固定桿Ⅱ固定在樹枝進風通道的內側壁上;所述主樹枝發電機主軸與樹枝進風通道同軸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111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交通載具的風力發電設備
- 下一篇:陸上型風機支撐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