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保偏光纖高速電光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01019.1 | 申請日: | 2018-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618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澤紅;何曉亮;吳中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F1/03 | 分類號: | G02F1/03 |
| 代理公司: | 重慶輝騰律師事務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軍 |
| 地址: | 400060***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光調制器 輸出保偏光纖 輸出端準直器 輸入保偏光纖 輸入端準直器 保偏光纖 檢偏器 起偏器 殼體外表面 電光器件 線偏振光 輸出光 光纖激光系統 水平偏振光 調制頻率 工作電壓 光學器件 信號插座 輸出 固定的 光功率 入射光 殼體 豎直 穿過 體內 | ||
本發明涉及光學器件技術領域,為一種保偏光纖高速電光器件。包括輸入保偏光纖、輸入端準直器、起偏器、電光調制器、檢偏器、輸出端準直器、輸出保偏光纖以及殼體;輸入端準直器、起偏器、電光調制器、檢偏器以及輸出端準直器安裝在殼體內;輸入保偏光纖、輸出保偏光纖安裝在殼體外表面;殼體外表面固定的信號插座通過引線與電光調制器連接;線偏振光從輸入保偏光纖穿過輸入端準直器得到入射光,經起偏器得到豎直的線偏振光,經過電光調制器變成水平偏振光,再透過檢偏器得到輸出光;輸出光由輸出端準直器從輸出保偏光纖輸出;本發明承受光功率較高,工作電壓較低、調制頻率較高,其輸入輸出采用了保偏光纖,能很方便地與光纖激光系統連接工作。
技術領域
本專利涉及光學器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保偏光纖高速電光器件。
背景技術
電光調制器是人們研究最多也運用最多的光調制器,它利用晶體的電光效應實現對光信號的調制。電光調制有波導型電光調制器和空間型電光調制器兩大類。波導型電光調制器工作電壓低(通常小于5V)、調制速度快(光脈沖上升/下降時間約0.01ns)、調制頻率高(約40GHz),是光通信領域常用的高速調制器,但其承受光功率較低(通常小于50mw)、存在工作點發生漂移等問題。這種波導型電光調制器輸入輸出是保偏光纖,能很方便地與光通信系統連接工作。
常用的空間型電光調制器承受光功率很高(1000w以上),但工作電壓高(通常為數千伏電壓)、調制頻率低(通常小于100KHz)。這是因為電壓越高,高壓發生器產生的電壓脈沖的上升/下降時間越長,調制頻率越低。當電壓高達數千伏電壓時,電壓脈沖的上升/下降時間通常為10ns量級,調制頻率不到100KHz。這種電光調制器通常用于調制頻率要求不高的高功率激光腔內,起調Q作用。這種空間型電光調制器輸入輸出沒有光纖,通過調節光路安裝在激光系統中工作。
為了適應激光通信的要求,人們開發了低電壓的空間型電光調制器,其承受光功率較高(瓦級),工作電壓約200v、調制頻率約100MHz。這種電光調制器輸入輸出沒有光纖,不能與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光纖激光器熔接在一起工作,而且工作電壓較高、調制頻率較低,不能滿足激光通信的大容量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專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偏光纖高速電光器件,它具有承受光功率較高(瓦級),工作電壓較低(小于100v)、調制頻率較高(大于1GHz)等特點,并且其輸入輸出采用了保偏光纖,能很方便地與光纖激光系統連接工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保偏光纖高速電光器件,包括輸入保偏光纖、輸入端準直器、起偏器、電光調制器、檢偏器、輸出端準直器、輸出保偏光纖以及殼體;輸入端準直器、起偏器、電光調制器、檢偏器以及輸出端準直器安裝安裝在殼體內;輸入保偏光纖和輸出保偏光纖安裝在殼體的外表面;在殼體外表面固定有信號插座;信號插座通過引線與電光調制器連接;
線偏振光從輸入保偏光纖穿過輸入端準直器得到入射光,入射光經起偏器得到豎直方向的線偏振光,該豎直偏振光經過電光調制器被改變成水平偏振光,水平偏振光透過所述檢偏器得到輸出光;該輸出光經過輸出端準直器從輸出保偏光纖輸出。
所述電光調制器的個數至少為一個,若為多個時,則將多個電光調制器通過串聯進行連接。
所述電光調制器包括介質塊、電光晶體、電極;所述電光調制器包括介質塊、電光晶體、電極;所述電光晶體一面通過導電膠粘接在介質塊上,在電光晶體的另一面鍍有電極;電光調制器的電極通過引線連接到所述信號插座上,電極與導電膠在電光晶體上形成電場。
所述電光晶體的厚度d比入射光的束腰直徑大0.05mm~0.15mm。
所述介質塊、電極、電光晶體的長度一致。
所述電光晶體的長度與其厚度之比大于或等于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010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