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舒適挺括快干包芯紗的結構及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897773.2 | 申請日: | 2018-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348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姜玉龍;殷建華;朱金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世紀天虹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32 | 分類號: | D02G3/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lián)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華 |
| 地址: | 22640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挺括 氨綸絲 包芯紗 纖維須條 紡制 親膚 氨綸包芯紗 螺旋狀結構 氨綸長絲 紡紗工藝 紡紗原料 后續(xù)加工 細紗絡筒 短纖維 高彈性 服裝 氨綸 包住 并條 粗紗 多股 加捻 平鋪 清花 梳棉 條卷 預并 生產工藝 柔軟 織布 集合 合成 纖維 梳理 時尚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舒適挺括快干包芯紗,主要由氨綸絲和氨綸絲外包裹的纖維須條組成,纖維須條為一種或多種短纖維紡紗原料集合平鋪而成,氨綸絲為一根多股合成的高彈性氨綸長絲,纖維須條呈螺旋狀結構包住氨綸絲一起加捻成氨綸包芯紗,該包芯紗由清花、梳棉、預并、條卷、二次梳理、并條、粗紗、細紗絡筒等紡紗工藝紡制而成。該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紡制的包芯紗具有挺括、快干的特性又有柔軟親膚舒適的效果,供后續(xù)加工織布制成的服裝,具有挺括、快干、親膚、舒適兼?zhèn)涞奶匦耘c功能,加入的氨綸使服裝更具彈性與修身、時尚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織造工藝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舒適挺括快干包芯紗的結構及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在科技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若不進行妥善處置利用,人類將會被垃圾圍困。再生滌綸則是利用聚酯塑料類生活垃圾循環(huán)利用的科技成果。利用再生滌綸原料紡紗織布制作服裝成為廢物利用全產業(yè)鏈不可缺少關鍵,再生滌綸紗所制作的服裝也具備原生滌綸的挺括與保型性與服用性能。
此外,普通滌綸紗所制作的服裝具有較好的挺括與保型性,但手感堅挺,與棉彈布的柔軟度相比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采用細旦滌綸與超細旦滌綸紡紗織布制作服裝以改善其服用性能。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舒適挺括快干包芯紗的結構及生產工藝,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較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舒適挺括快干包芯紗,主要由氨綸絲和氨綸絲外包裹的纖維須條組成,所述纖維須條為一種或多種短纖維紡紗原料集合平鋪而成,所述氨綸絲為一根多股合成的高彈性氨綸長絲,所述纖維須條呈螺旋狀結構包住氨綸絲一起加捻成氨綸包芯紗。
進一步的,所述纖維須條由細旦滌綸纖維和人造棉纖維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細旦滌綸纖維優(yōu)選為超細旦滌綸纖維。
其中,所述細旦滌綸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60~70%,所述人造棉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40~30%;所述超細旦滌綸纖維與人造棉纖維的重量百分比與細旦滌綸纖維和人造棉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相同。
更進一步的,所述纖維須條優(yōu)選為重量占比60~70%的滌綸和重量占比40~30%的天竹纖維的混合材料。
更進一步的,所述纖維須條可進一步優(yōu)選為再生滌綸纖維和人造棉或再生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合纖維材料。
其中,所述再生滌綸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100%或60~70%,所述人造棉或棉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40~30%。
包芯紗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一次梳棉:將纖維須條經過混合、開松、除雜過程制成棉卷后,對棉卷進行梳理除雜制成生條;
(2)預并:將生條進行并合、牽伸,制成設定重量的預并棉條,該工序一次共并合牽伸八根生條;
(3)條卷:將多根預并棉條并合,制成小卷;
(4)二次梳棉:將小卷在梳棉機上先進行一次梳理,再進行第二次梳理,制成棉條;
(5)并條:經過兩道并條工序,將八根生條并合牽伸制成半熟條,再由八根半熟條并合牽伸制成熟條;
(6)粗紗:將熟條經過牽伸、加捻制成粗紗;
(7)細紗:將粗紗進行牽伸、加捻后,從前上羅拉處加入氨綸絲,紡成細紗;
(8)絡筒:將細紗通過電子清紗器清除紗疵、連接管紗,制成筒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世紀天虹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南通世紀天虹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977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