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剛石球頭銑刀的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894363.2 | 申請日: | 2018-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421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山德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34 | 分類號: | B23P15/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剛石 銑刀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剛石球頭銑刀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三、混合,將金剛石粉末、粘結劑和催化劑同步導入攪拌釜內,攪拌至均勻;步驟四、壓合成胚,將混合物填充入真空爐的模具內,獲得第一胚體;步驟五、將壓好的第一胚體固定在石墨套環內,上下覆蓋石墨片及鋼圈;步驟六、將組裝好的第一壓合模具放入鉸鏈式六面頂壓機中進行高溫高壓成型,獲得第一金剛石聚晶體;步驟七、將步驟六中的第一金剛石聚晶體混合剩余混合物填充入真空爐的模具內,加熱成型獲得第二胚體。通過多次的六面頂壓機成型,減少了一次成型過程中金相結構變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刀具生產方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金剛石球頭銑刀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刀具的發展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92年,英國的莫茲利制出絲錐和板牙。有關麻花鉆的發明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1822年,但直到1864年才作為商品生產。1923年,德國的施勒特爾發明硬質合金。1938年,德國德古薩公司取得關于陶瓷刀具的專利。197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了聚晶人造金剛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這些非金屬刀具材料可使刀具以更高的速度切削。
現有技術中,由于金剛石刀具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進行壓制合成的,由于粉末的添加劑在加工過程中,會導致金剛石刀具的胚體在成型過程中發生一定的變形,極大的影響了金剛石刀具胚體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壓合過程中形變量的金剛石球頭銑刀的生產工藝。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金剛石球頭銑刀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料,選取原料包括金剛石粉末、粘結劑和催化劑;
步驟二、檢測,對粘結劑進行取樣檢測,檢測項目包括外觀檢測、激光粒度檢測、密度檢測、平均粒度檢測、力學性能檢測;
步驟三、混合,將金剛石粉末、粘結劑和催化劑同步導入攪拌釜內,攪拌至均勻;
步驟四、壓合成胚,將步驟三中的混合物一部分填充入真空爐的模具內,加熱成型獲得第一胚體;
步驟五、第一壓合模具組裝,將壓好的第一胚體固定在石墨套環內,上下覆蓋石墨片及鋼圈;
步驟六、高溫高壓成型,將組裝好的第一壓合模具放入鉸鏈式六面頂壓機中進行高溫高壓成型,獲得第一金剛石聚晶體;
步驟七、二次壓合成型,將步驟六中的第一金剛石聚晶體混合剩余混合物填充入真空爐的模具內,加熱成型獲得第二胚體;
步驟八、二次高溫高壓成型,將第二胚體固定在第二壓合模具內,并將組裝好的第一壓合模具放入鉸鏈式六面頂壓機中進行高溫高壓成型,獲得第二金剛石聚晶體;
步驟九、后加工,對步驟八中的第二金剛石聚晶體進行加工,獲得金剛石球頭銑刀。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三中攪拌釜的攪拌時間為2-4h,攪拌速度500-900RPM。
作為優選,所述粘結劑為陶瓷粘結劑。
作為優選,所述陶瓷粘結劑包括SiC或TiC或TiN其中一種或多種的混配。
作為優選,所述催化劑包括鎳、石墨烯和羧酸。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六中的溫度為900-1100℃。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八中的溫度為1000-1100℃。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四的真空爐內真空度為0.001-0.01Pa,所述真空爐的溫度為85-1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山德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山德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943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定位精度高的刀柄加工工藝
- 下一篇:銑刀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