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繼網絡部署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889793.5 | 申請日: | 2018-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055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杜承烈;陳進朝;尤濤;王麗芳;蔣澤軍;姚鑫;常磊;魯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44 | 分類號: | H04W4/44;H04W40/04;H04W40/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永麗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中心 中繼節點 通信帶寬 中繼條件 中繼網絡 通信 通信技術領域 中繼節點確定 大規模應用 可用帶寬 通信寬帶 正常通信 可用 受限 部署 更新 保證 | ||
1.一種中繼網絡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當控制中心沒有位于無人機的通信半徑之內,和/或者所述控制中心不能滿足無人機的通信帶寬執行任務所需要求時,則確定所述無人機與所述控制中心不可通信;
將位于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半徑內且滿足中繼條件的中繼節點確定為所述無人機的第一中繼節點;所述中繼條件為: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小于所述中繼節點的最小可用帶寬,和所述無人機的到所述控制中心鏈路上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數量大于所述中繼節點到所述控制中心鏈路上包括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數量;
根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更新所述第一中繼節點以及所述控制中心可用剩余的通信帶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所述無人機與所述控制不可通信之前,還包括:
根據所述無人機攜帶設備的功率確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半徑,通過下列公式依此確定所述無人機與所述控制中心的相對距離,所述無人機到控制中心鏈路上的中繼節點的數量以及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
其中,lau,lou,hu分別表示無人機的緯度,經度和高度;lab、lob、hb分別表示地面控制中心的緯度、經度和高度;C表示地球半徑,qi表示無人機上搭載的設備i正常工作需要的時延對應的中繼節點數量,q表示設備通信需求的帶寬量,表示在同一時刻正在通信的設備需要的帶寬總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繼節點的數量包括1個,或者2個,或者3個及3個以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更新所述第一中繼節點以及所述控制中心可用剩余的通信帶寬,具體包括:
將多個所述第一中繼節點以及所述無人機組成樹結構,按照深度優選的策略,根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更新位于分支上的每個所述第一中繼節點的剩余的通信帶寬以及所述控制中心可用剩余的通信帶寬。
5.一種中繼網絡部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當控制中心沒有位于無人機的通信半徑之內,和/或者所述控制中心不能滿足無人機的通信帶寬執行任務所需要求時,則確定所述無人機與所述控制中心不可通信;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將位于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半徑內且滿足中繼條件的中繼節點確定為所述無人機的第一中繼節點;所述中繼條件為: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小于所述中繼節點的最小可用帶寬,和所述無人機的到所述控制中心鏈路上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數量大于所述中繼節點到所述控制中心鏈路上包括的所述中繼節點的數量;
更新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更新所述第一中繼節點以及所述控制中心可用剩余的通信帶寬。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確定單元還用于:
根據所述無人機攜帶設備的功率確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半徑,通過下列公式依此確定所述無人機與所述控制中心的相對距離,所述無人機到控制中心鏈路上的中繼節點的數量以及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
其中,lau,lou,hu分別表示無人機的緯度,經度和高度;lab、lob、hb分別表示地面控制中心的緯度、經度和高度;C表示地球半徑,qi表示無人機上搭載的設備i正常工作需要的時延對應的中繼節點數量,q表示設備通信需求的帶寬量,表示在同一時刻正在通信的設備需要的帶寬總量。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繼節點的數量包括1個,或者2個,或者3個及3個以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單元具體用于:
將多個所述第一中繼節點以及所述無人機組成樹結構,按照深度優選的策略,根據所述無人機的通信帶寬更新位于分支上的每個所述第一中繼節點的剩余的通信帶寬以及所述控制中心可用剩余的通信帶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8979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吞吐量比較的車聯網RSU切換方法
- 下一篇:乘客存在指示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