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源控制電路及背光源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864485.7 | 申請日: | 2018-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658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智勇;王澤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惠科金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4 | 分類號: | G09G3/3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紅 |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源控制電路 電流調節信號 電流幅值調節 電流相位調節 升壓控制模塊 升壓控制信號 背光控制 等效電阻 升壓模塊 背光源 電壓調節信號 電壓脈沖信號 電子電路技術 電壓變換 負向信號 驅動信號 正向信號 直流電源 傳統的 | ||
本發明屬于電子電路技術領域,提供一種背光源控制電路及背光源;背光源控制電路包括:電流幅值調節模塊、電流相位調節模塊、升壓控制模塊以及升壓模塊;通過PWM信號改變電流幅值調節模塊的等效電阻,當電流幅值調節模塊的等效電阻發生變化,電流幅值調節模塊能夠生成具有不同相位和頻率的第一電流調節信號;電流相位調節模塊根據電壓調節信號和電壓脈沖信號生成第二電流調節信號;升壓控制模塊根據第一電流調節信號和第二電流調節信號生成升壓控制信號和背光控制負向信號;升壓模塊根據升壓控制信號對第一直流電源進行電壓變換得到背光控制正向信號;本發明解決了傳統的背光源控制電路無法生成具有不同相位和頻率的驅動信號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子電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源控制電路及背光源。
背景技術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示器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日用品,其中LCD顯示器主要通過背光源來實現圖像或者視頻的顯示。根據傳統技術中顯示器的組成結構,背光源是作為顯示模塊背后的光源設備,由于顯示模塊本身并不發光,當背光源接入外界的驅動信號時,通過驅動信號來驅動背光源發出不同顏色和亮度的光源。因此人們在顯示器中觀看到的圖像或者視頻本質上是來源于背光源所生成的光源,那么背光源根據不同大小的驅動信號能夠實現相應的發光效果,這將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視覺觀賞性。
在傳統的技術中,通常采用特定的控制電路來生成規律的驅動信號,通過驅動信號來驅動背光源進行發光。然而,由于傳統的背光源控制電路具有固定的電路結構,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傳統的背光源控制電路至少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1、背光源控制電路的內部電子元件在工廠制作完成后就無法再改變連接結構,此時,背光源控制電路所生成驅動信號的相位和頻率無法再進行調整,靈活性低,通過顯示器所顯示圖像的色彩和亮度無法依據用戶的需求進行調整,極大地降低了用戶的視覺體驗感,難以普遍適用。2、若用戶必須要改變背光源所發出光源的色彩和亮度,那么技術人員就必須將顯示器整機拆裝,然后重新設計控制電路的電路結構,將新型的電路板替換原先的背光源驅動電路,通過新型的背光源控制電路來驅動背光源實現不同的發光效果。此過程將會極大地增加了工業制造成本,并且背光源控制電路的更換、設計過程繁瑣,容易造成電子器件的極大浪費,實用性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被背光源控制電路及背光源,旨在解決傳統技術中背光源控制電路的電路結構固定、靈活性低,無法生成具有不同相位的驅動信號,進而導致背光源無法生成具有不同色彩和亮度的光源,用戶體驗效果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源控制電路,包括,
接入PWM信號,被配置為根據所述PWM信號調整等效電阻,并通過所述等效電阻生成第一電流調節信號的電流幅值調節模塊;
接入電壓調節信號和電壓脈沖信號,被配置為根據所述電壓調節信號和所述電壓脈沖信號生成第二電流調節信號的電流相位調節模塊;
與所述背光源的負極、所述電流幅值調節模塊以及所述電流相位調節模塊連接,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一電流調節信號和所述第二電流調節信號生成升壓控制信號和背光控制負向信號的升壓控制模塊;
與所述背光源的正極和所述升壓控制模塊連接,被配置根據所述升壓控制信號對第一直流電源進行電壓變換得到背光控制正向信號的升壓模塊。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源,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控制電路和多組并聯的發光二極管燈串,每一組所述發光二極管燈串包括至少一個發光發二極管;
其中,每一組所述發光二極管燈串的正極接所述升壓模塊,每一組所述發光二極管燈串的負極接所述升壓控制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惠科金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惠科金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6448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