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鉛錠自動成型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851258.0 | 申請日: | 2018-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880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林培鐘;童睿熙;余曉屏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7/00 | 分類號: | B22D7/00;B22D35/04;B22D43/00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南粵專利商標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吳旭強 |
| 地址: | 521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鉛 鉛錠 自動成型裝置 注模臺 注模 自動化設備 安全隱患 傳統人工 工人身體 刮渣機構 注模設備 槽邊緣 管端部 熔煉爐 鉛液 中段 轉動 架設 改良 移動 健康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鉛錠自動成型裝置,主要有熔煉爐,排鉛口、排鉛管及鉛錠注模臺,所述排鉛管中段架設于轉移臺上,鉛錠注模臺呈弧形,且鉛錠注模臺中均勻分布有若干鉛錠槽,排鉛管由轉移臺驅使轉動,使排鉛管端部依次在落在各鉛錠槽邊緣上方進行鉛液注入。排鉛管移動端的下方設有刮渣機構。本發明針對傳統人工操作的注模設備進行改良,形成具備自動排鉛、注模的自動化設備,其效率高、成本低,且不會影響工人身體健康,消除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鉛提煉生產技術,特指一種鉛錠自動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煉鉛完成后,會把鉛液排出注模形成鉛錠,而現有技術中,鉛液注模都是人工用鐵鉤勾動排鉛管,在一個個鉛錠槽中注入鉛液,在注入鉛液的過程中,還需要另一個工人手持刮渣器進行刮渣,由于熔煉爐熱量太高,還需要設置較長的排鉛管,使操作工人離熔煉爐盡量遠一點。這種方式不僅工作強度大,人工成本高,且工人長期在熱度高、鉛蒸汽重的環境下工作,容易影響身體健康,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已有的技術現狀,提供一種鉛錠自動成型裝置,自動排鉛、依次注入鉛液,無需人工操作,其效率高、成本低。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為一種鉛錠自動成型裝置,主要有熔煉爐,排鉛口、排鉛管及鉛錠注模臺,所述排鉛管中段架設于轉移臺上,鉛錠注模臺呈弧形,且鉛錠注模臺中均勻分布有若干鉛錠槽,排鉛管由轉移臺驅使轉動,使排鉛管端部依次在落在各鉛錠槽邊緣上方進行鉛液注入。
上述方案中,轉移臺包括轉盤、位于轉盤上方的槽架,所述排鉛管的中段架設于槽架上方。
進一步的,轉盤上方設有頂缸,且頂缸上端與排鉛管對接。
進一步的,排鉛管移動端的下方設有刮渣機構。
進一步的,刮渣機構由固定于排鉛管的氣缸,及由氣缸驅動的刮渣器組成。
進一步的,刮渣器由刮渣片和連接片組成,連接片與氣缸的頂桿連接,且刮渣片與連接片相互呈直角。
進一步的,連接片中間具有凹槽,且氣缸頂桿與連接片的凹槽處為鉸鏈連接。
優選的,頂缸為氣缸或液壓缸。
進一步的,鉛錠注模臺內側設有集渣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轉移臺逐步轉動排鉛管,使其對應各鉛錠槽進行注鉛,無需人工操作;在注入鉛液后,對鉛液表面的浮渣進行刮除,且刮除后的浮渣通過刮渣器翻轉進行排渣,其效率高、成本低,消除傳統設備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附圖3為本發明中刮渣機構的實施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所示,系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為一種鉛錠自動成型裝置,主要有熔煉爐1,排鉛口2、排鉛管3及鉛錠注模臺4,所述排鉛管3中段架設于轉移臺上,鉛錠注模臺4呈弧形,且鉛錠注模臺4中均勻分布有若干鉛錠槽41,排鉛管3由轉移臺驅使轉動,使排鉛管3端部依次在落在各鉛錠槽41邊緣上方進行鉛液注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512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