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847163.1 | 申請日: | 2018-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175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為歡;余顯忠;黃暉;邱星;段龍楊;王偉;陳磊;肖超;夏昌華;趙文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3000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量化 優化 方法 | ||
一種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包括:搭建多種車型的上車體的SFE模型,以得到多個上車體模型,并搭建與多個所述上車體模型適配的下車體的SFE模型,以得到一下車體模型;分別將多個所述上車體模型與所述下車體模型進行整車模型搭建,得到多個整車SFE模型;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每個所述整車SFE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所述下車體模型中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尺寸和料厚,得到優化后的目標下車體模型;將所述目標下車體模型分別與多個所述上車體模型進行整車模型搭建,得到多個白車身SFE模型;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每個所述白車身SFE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每個所述上車體模型中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尺寸和料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國內各大汽車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目前,如何在產品開發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成為各大汽車主機廠未來生存的關鍵因素。
平臺化開發技術,即在滿足性能帶寬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實現通用化及輕量化,使得各種車型如SUV及MPV車型大量通用車身零部件,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研發成本、生產成本及管理成本。輕量化技術影響汽車的燃油經濟型、動力性能、制動性能,如何實現輕量化提高產品競爭力是各個汽車企業迫在眉睫的一項緊迫任務。
但是,當前國內絕大部分主機廠仍然不具備有效的通用化化及輕量化開發技術,使得產品開發周期長、成本高、競爭能力不強。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汽車開發過程不具備通用化及輕量化的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
一種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包括:
搭建多種車型的上車體的SFE模型,以得到多個上車體模型,并搭建與多個所述上車體模型適配的下車體的SFE模型,以得到一下車體模型;
分別將多個所述上車體模型與所述下車體模型進行整車模型搭建,得到多個整車SFE模型;
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每個所述整車SFE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所述下車體模型中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尺寸和料厚,得到優化后的目標下車體模型;
將所述目標下車體模型分別與多個所述上車體模型進行整車模型搭建,得到多個白車身SFE模型;
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每個所述白車身SFE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每個所述上車體模型中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尺寸和料厚。
進一步的,上述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其中,所述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每個所述整車SFE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所述下車體模型中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尺寸和料厚的步驟包括:
對每個所述整車SFE模型進行拓撲優化分析,以確定滿足屬性目標條件的下車體模型,所述屬性目標包括安全性能和NVH性能條件;
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所述下車體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所述下車體模型中的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和料厚。
進一步的,上述汽車輕量化優化方法,其中,所述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每個所述白車身SFE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每個所述上車體模型中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尺寸和料厚的步驟包括:
對每個所述白車身SFE模型進行拓撲優化分析,以確定滿足屬性目標條件的各個所述上車體模型,所述屬性目標包括安全性能和NVH性能條件;
基于isight平臺以車身重量最小為目標對各個所述上車體模型進行優化,以確定每個所述上車體模型中的加強件最優的截面和料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471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