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鮑魚去殼去內臟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838266.1 | 申請日: | 2018-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675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莆田市興誠水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2C29/02 | 分類號: | A22C29/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加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王春霞 |
| 地址: | 351146 福建省莆田市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送帶 內臟 鮑魚 去殼 收集箱 去內臟裝置 按壓組件 鮑魚殼 鮑魚肉 浸泡池 取肉 海產品加工 割除 工作效率 肉殼分離 上料裝置 設備領域 升降氣缸 推送裝置 傳統的 壓住 運作 裝入 加工 自動化 受傷 勞動 配合 | ||
本發明涉及海產品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鮑魚去殼去內臟裝置,包括浸泡池、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第三傳送帶、按壓組件、去殼組件、取肉組件和去內臟組件,上料裝置和升降氣缸配合將浸泡池中的鮑魚送至第一傳送帶上,隨后被排列送至第二傳送帶上,鮑魚被推送裝置推至第三傳送帶,然后被按壓組件壓住并由去殼組件將殼打開,在取肉組件的運作下實現肉殼分離,隨后在去內臟組件的運作下,將內臟割除,鮑魚肉、鮑魚殼和內臟被分別裝入鮑魚肉收集箱、鮑魚殼收集箱和內臟收集箱中,完成鮑魚的自動化去殼去內臟加工,還公開了鮑魚去殼去內臟的方法,本裝置比起傳統的人力勞動,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方便易操作,能避免人工加工時受傷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產品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鮑魚去殼去內臟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譽為海洋“軟黃金”。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鮮品可食部分蛋白質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質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足一種對人體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鮑魚因富含谷氨酸,味道非常鮮美。
鮑魚,其名為魚,實則非魚,種屬原始海洋貝類,單殼軟體動物。由于其形狀恰似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鮑魚通常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公認最佳產地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我國東北部也是傳統產區。全世界已命名的216種鮑魚中,分布在我國沿海的鮑魚有7種,其中又以北部渤海灣出產的皺紋盤鮑和東南沿海的雜色鮑最為多見。
鮑魚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但是因為其特殊的貝殼構造,制作時處理十分麻煩,比如清洗、去殼、去內臟等操作,如果采用人工勞動,不但費事費力,效率不高,而且處理起來還容易被鮑魚殼的邊緣傷到手,造成人員受傷,此外,鮑魚的內臟器官含有光致敏毒素,是海藻葉綠素衍生物的分解產物。這種毒素一般在春季聚集在鮑魚的肝臟中,具有光化活性,如果有人吃了含有這種化合物的鮑魚,然后又暴露于陽光中的話,該物質會促使人體內的組氨酸、酪氨酸和絲氨酸等胺化合物的產生,從而引起皮膚的炎癥和毒性反應。鮑魚毒素的中毒癥狀為臉和手出現紅色水腫,體質過敏者反應就更大,但不是致命的,所以在清理鮑魚時最好將其內臟去除。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鮑魚去殼去內臟裝置及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莆田市興誠水產有限公司,未經莆田市興誠水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382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自動剖魚去鱗一體機
- 下一篇:一種小龍蝦去頭清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