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831593.4 | 申請日: | 2018-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022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蘭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2C29/02 | 分類號: | A22C29/02 |
| 代理公司: | 嘉興海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鄭文濤 |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十到二十 厘米 人工 養殖 蝸牛 脫殼 加工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包括綜合處理箱和蝸牛脫殼機構,所述綜合處理箱的內部設置有殼肉篩分機構,綜合處理箱的內壁焊接有隔斷支撐環,隔斷支撐環的內壁設置有軸承,軸承的內圈焊接有旋轉支撐環,綜合處理箱的內壁焊接有底座,涉及蝸牛領域。該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通過蝸牛脫殼機構可以將帶殼的蝸牛的表殼破碎,然后逐漸的將蝸牛殼破碎到一定程度,破碎后的蝸牛可和蝸牛一起進入殼肉篩分機構,在殼肉篩分機構的作用下讓殼完全脫離蝸牛并將殼打碎,分區域將蝸牛和殼收集,從而有效的解決了一般的蝸牛加工方法比較不方便,需要大量人工資源,耗費加工時間長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蝸牛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
背景技術
蝸牛是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然而卻又有一個外殼,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將身體縮進殼內,蝸牛在戶外愛吃菜葉,可以說是害蟲,然而蝸牛卻又具有極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野外的蝸牛一般體形較小,一般只有兩三厘米大小,隨著人工的養殖培育,目前人工養殖的品種體形較大,一般都超過十厘米,這樣的蝸牛非常適合食用和入藥使用。
蝸牛的外殼和蝸牛的本體在加工的時候常常需要分開,不管是食用還是藥用,因為蝸牛的外殼不能食用,而且殼體內部“藏污納垢”,另外蝸牛連殼加工的話,很難將縮進殼內的肉體挖出來,所以在加工成菜肴一般不會連著殼子一起加工,蝸牛藥用的時候,外殼和軟體具有不同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會將外殼分離開,然而目前對于蝸牛外殼的去除并沒有很好的方法,主要都是將其外殼砸碎,然后在水中清洗,再將殼子和肉分開,如果量非常大的話,這就不是很方便人工操作,在蝸牛加工的場所中,三五個人圍著一個大盆,然后將蝸牛殼敲碎,再將蝸牛和一些黏在身上的外殼一起放入清水中,然后攪弄水將殼肉分離,而且撿起來的時候還需要將一些沒掉落的碎殼剝離,加工過程十分麻煩,一般的蝸牛加工方法比較不方便,需要大量人工資源,耗費加工時間長,所以需要一種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解決了一般的蝸牛加工方法比較不方便,需要大量人工資源,耗費加工時間長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用于十到二十厘米的人工養殖的蝸牛脫殼加工設備,包括綜合處理箱和蝸牛脫殼機構,所述綜合處理箱的內部設置有殼肉篩分機構,綜合處理箱的內壁焊接有隔斷支撐環,隔斷支撐環的內壁設置有軸承,軸承的內圈焊接有旋轉支撐環,綜合處理箱的內壁焊接有底座,底座的表面焊接有支撐桿,支撐桿的表面焊接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有主動轉軸,主動轉軸的表面焊接有旋轉支撐體,旋轉支撐體的內壁呈傾斜狀,旋轉支撐體的表面焊接有連接旋轉桿,連接旋轉桿的剖視圖呈梯形狀,連接旋轉桿的表面與旋轉支撐環的表面焊接。
優選的,所述蝸牛脫殼機構包括脫殼外殼體、脫殼內箱體、止轉定位桿、梯形入料體和入料口,脫殼外殼體的表面呈梯形狀,且脫殼外殼體由上而下逐漸變窄,脫殼外殼體的表面與旋轉支撐環的內壁焊接,脫殼外殼體的內壁設置有軸承,軸承的內圈與脫殼內箱體的表面焊接,止轉定位桿的表面與綜合處理箱的內壁焊接,止轉定位桿遠離綜合處理箱內壁的一端與脫殼內箱體的表面焊接,脫殼外殼體的俯視圖與脫殼內箱體的俯視圖均呈圓形狀。
優選的,所述脫殼外殼體的內壁與脫殼內箱體的表面之間設置有漸窄破殼腔,脫殼外殼體的內壁與脫殼內箱體的表面均焊接有若干個半球破殼塊,漸窄破殼腔的剖視圖呈三角形狀,漸窄破殼腔由上而下逐漸變窄,半球破殼塊的表面呈圓弧形狀,脫殼外殼體的表面焊接有尖端填充體,尖端填充體的內壁粘接有海綿,尖端填充體的表面呈三角形狀,尖端填充體的表面與脫殼內箱體的表面滑動連接,尖端填充體的表面與脫殼內箱體的表面之間設置有若干個圓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蘭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蘭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315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去魚頭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適于醉蝦規模化清洗浸泡用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