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復合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822140.5 | 申請日: | 2018-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941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梅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涇縣瑞旺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4;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2500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生物肥料 植物吸收 制備 發酵 改善土壤結構 土壤保水保肥 表面活性劑 微生物發酵 原料預處理 時間縮短 風干 制粒 菌種 生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復合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原料預處理、混合攪拌、發酵、風干制粒,通過加入表面活性劑,促進微生物發酵,使得發酵時間縮短,增加養分含量,抑制有害菌種的生長,促進植物吸收,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的效果,促進植物吸收營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生物肥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復合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化肥是用化學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的肥料,化肥的長期施用致使土壤板結、土壤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破壞土壤生態系統、影響農產品品質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生物肥料就有很大的研究意義。
目前,隨著我國綠色農業的蓬勃發展,生物肥料在農業生產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和應用范圍之廣在世界其它國家中是少有的,可以說微生物肥料對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綠色產業和實施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而發展我國的生物肥料產業是發展可持續農業、生態農業的要求,也是我國目前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現實需要,更是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降低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
公開號為CN103992159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全元”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復合微生物肥料集無機化肥的速效性、有機肥的長效性和生物菌肥增效性于一體,肥效釋放平穩,促生效果好,適合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種植區域大面積使用,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存在發酵時間長,發酵效果不佳的缺點。
公開號為CN104098401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該生物肥料能夠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植物生長,但是該肥料存在制備時間長,對于土壤的保水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復合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通過加入表面活性劑,促進微生物發酵,使得發酵時間縮短,增加養分含量,抑制有害菌種的生長,促進植物吸收,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保肥的效果,促進植物吸收營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新型復合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將秸稈粉碎至2-3cm的小段,在1.5-4MPa的壓力下,用蒸汽將玉米秸稈加熱到110-200℃,維持4-9min,然后減至常壓,秸稈粉末與水按照固液質量比1:6混合,加熱至微沸狀態5-30min;
(2)然后將步驟(1)中處理過的秸稈和水加入帶有攪拌器的反應釜中,然后向反應釜中添加畜禽糞便,攪拌10-15min,轉速為100-200r/min,使其充分混合;
(3)步驟(2)溫度降至室溫時,向反應釜中加入微生物發酵菌劑、復合氨基酸、生物表面活性劑,攪拌20-25min,轉速為150-200r/min,溫度保持在25-37℃;
(4)每隔8小時攪拌一次,轉速在100-125r/min,進行攪拌散熱,維持發酵溫度在25-37℃,3-5天后加入腐質酸,進行攪拌15-20min;
(5)當反應釜中無臭味時,已經完全制成生物肥料,然后排出、恒溫風干、制粒即得。
優選地,所述風干溫度為37℃,風速為100-150m/s。
優選地,所述微生物發酵菌劑由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白僵菌、酵母菌、糞腸球菌、光合菌、圓褐固氮菌、假孢菌、放線菌混合而成。
優選地,所述糞腸球菌、解淀粉芽孢桿菌均從腐爛的秸稈和糞便混合物中提取,然后通過篩選純化而得。
優選地,所述秸稈由玉米桿、大麥秸稈、黃豆秸稈、稻草、花生藤、棉花秸稈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涇縣瑞旺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未經涇縣瑞旺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221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