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使絲網與網框高效貼合的拉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778898.3 | 申請日: | 2018-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439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國鈞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國鈞 |
| 主分類號: | B41C1/14 | 分類號: | B41C1/14;B41F15/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紹興市諸***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絲網 上表面 網夾 貼合 網框 第二導向板 拉網 絲網印刷技術 第一導向板 徑向夾緊 軸向夾緊 不均勻 導向板 | ||
1.一種使絲網與網框高效貼合的拉網方法,其特征在于:絲網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板5上表面上的第一網夾裝置51與第二導向板7上表面上的第三網夾裝置71進行軸向夾緊,其兩側通過第二導向板6上表面上的第二網夾裝置61與第四導向板8上表面上的第四網夾裝置81進行徑向夾緊,此時絲網的邊緣被固定住;
第一導向板5與第三導向板7分別在第一氣缸103與第三氣缸105的拉力作用下分別在機架1上的第一導軌11和機架4上的第七導軌41與機架2上的第三導軌21和機架3上的第五導軌31的軌道槽內作相向運動,絲網在軸向上被拉緊;第二導向板6與第四導向板8分別在第二氣缸104與第四氣缸106的拉力作用下分別在機架1上的第二導軌12和機架2上的第四導軌22與機架3上的第六導軌32和機架4上的第八導軌42的軌道槽內作相向運動,絲網在徑向上被拉緊,絲網在軸向的相向作用力和徑向的相向作用力的拉伸作用下,使絲網的表面張力達到所需要的力度;
網框支撐裝置在第五氣缸109的作用下沿著四個機架的中心軸向上方移動,直至放置在網框支撐裝置上的網框表面與絲網表面完全接觸;
打開位于支撐架腔體內的紅外線燈管,在絲網與網框接觸的地方涂上粘結膠水,膠水滲透到絲網的膠合面孔內,使絲網完全粘合在網框上,用刮膠刮壓網框的膠合處,匡助絲網完全貼合網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使絲網與網框高效貼合的拉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長方形四個直角上的第一機架(1)、第二機架(2)、第三機架(3)和第四機架(4);其中,第一機架(1)的外側壁上靠近頂端處固定安裝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呈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一導軌(11)與第二導軌(12);第二機架(2)的外側壁上靠近頂端處固定安裝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呈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三導軌(21)與第四導軌(22);第三機架(3)的外側壁上靠近頂端處固定安裝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呈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五導軌(31)與第六導軌(32);第四機架(4)的外側壁上靠近頂端處固定安裝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呈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七導軌(41)與第八導軌(42);
第一導軌(11)與第七導軌(41)通過設置在第一導向板(5)的下表面上靠近其兩端處且滑動連接到第一導軌(11)與第七導軌(41)的軌道槽內的滑塊與第一導向板(5)連接;第二導軌(12)與第四導軌(22)通過設置在第二導向板(6)的下表面上靠近其兩端處且滑動連接到第二導軌(12)與第四導軌(22)的軌道槽內的滑塊與第二導向板(6)連接;第三導軌(21)與第五導軌(31)通過設置在第三導向板(7)的下表面上靠近其兩端處且滑動連接到第三導軌(21)與第五導軌(31)的軌道槽內的滑塊與第三導向板(7)連接;第六導軌(32)與第八導軌(42)通過設置在第四導向板(8)的下表面上靠近其兩端處且滑動連接到第六導軌(32)與第八導軌(42)的軌道槽內的滑塊與第四導向板(8)連接;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的第一導向板(5)與第三導板(7)、第二導板(6)與第四導板(8)均呈對稱設置;
第一導向板(5)的上表面上設置有第一網夾裝置(51),第一網夾裝置(51)包括第一夾持底板(511),第一夾持底板(511)一側的表面上固定安裝有與第一夾持底板(511)呈垂直設置的固定板(512),固定板(512)通過夾持軸(513)連接到與第一夾持底板(511)呈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二夾緊板(519);第二導向板(6)的上表面上設置有第二網夾裝置(61),第三導向板(7)的上表面上設置有第三網夾裝置(71),第四導向板(8)的上表面上設置有第四網夾裝置(81),第二網夾裝置(61)、第三網夾裝置(71)和第四網夾裝置(81)的結構和安裝方式與第一網夾裝置(51)的結構和安裝方式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使絲網與網框高效貼合的拉網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導向板(5)的外側側壁上設置有與第一導軌(11)和第七導軌(71)均呈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氣缸(103),第二導向板(6)的外側側壁上設置有與第二導軌(12)和第四導軌(22)均呈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二氣缸(104),第三導向板(7)的外側側壁上設置有與第三導軌(21)和第五導軌(31)均呈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三氣缸(105),第四導向板(8)的外側側壁上設置有與第六導軌(32)和第八導軌(42)均呈相互平行設置的第四氣缸(106);
第一機架(1)的外側壁與第二機架(2)的外側壁均通過滑動環(95)與設置在網框支撐裝置一側的第二支撐桿(93)的兩端滑動連接,第三機架(3)的外側壁與第四機架(4)的外側壁均通過滑動環(95)與設置在網框支撐裝置另一側的第一支撐架(92)的兩端滑動連接;網框支撐裝置的頂端具有開口、底端具有通孔,其內部由若干個支撐架組成,支撐架的頂端具有開口、底端具有通孔,其內部為空腔設置,該空腔內設置有紅外線燈管,紅外線燈管的燈頭位于支撐架的腔體內,紅外線燈管的導線依次貫穿支撐架與網框支撐裝置的底端通孔并延伸連接到電源上;網框支撐裝置的底端面上設置有第五氣缸(10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國鈞,未經陳國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7889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