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及其實施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762556.2 | 申請日: | 2018-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412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汪小剛;劉立鵬;孫興松;王玉杰;田振華;趙宇飛;姜龍;夏瑩瑩;冷合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B11/16 | 分類號: | G01B1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棧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衛鋒 |
| 地址: | 10003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差 埋置 變形曲線 隧洞開挖 鋼管 光纖 光纖封裝 監測裝置 圍巖 超前 等距離串聯 安全提供 變形協調 動態設計 鋼管安裝 鋼管表面 圍巖變形 鉆孔封孔 灌漿 鉆孔 前圍 推算 變形 組裝 測試 施工 | ||
1.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包括圍巖(1)、開挖隧洞(2)、設于開挖隧洞(2)的圍巖(1)中的鉆孔(3)、設置在鉆孔(3)內的鋼管(4)、鋼管(4)內的鋼管埋置光纖(5)和至少一個高差計(6),在鉆孔(3)的一側設置有鉆孔外側口密封體(301),鉆孔(3)內設置有灌漿管(302)和鋼管(4),鋼管(4)的一端設置有鋼管外側端密封體(401),鋼管(4)的外側表面開設有鋼管光纖槽(402)和鋼管埋置光纖進入孔(403),鋼管(4)的另一端設置有鋼管內側端堵頭(404),鋼管埋置光纖(5)封裝于鋼管光纖槽(402)內,鋼管埋置光纖(5)的兩端引出鋼管(4)外,至少一個高差計(6)置于鋼管(4)內,所述高差計(6)通過高差計光纖(601)串聯起來,并通過高差計固定纜繩(7)固定于鋼管(4)內端的鋼管內側端堵頭(404),高差計光纖(601)兩端分別引出鋼管(4)外側端以方便測量,高差計液管(602)也通過高差計固定纜繩(7)與高差計(6)和高差計光纖(601)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孔(3)位于開挖隧洞(2)開挖面前頂部圍巖(1)中,與隧洞(2)軸線方向一致并且與隧洞(2)軸線成一定角度,鉆孔(3)通過TBM觀測孔或者其他可以操作的地方鉆制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差計(6)通過高差計光纖(601)等距離或變距離相連形成串聯結構固定于鋼管(4)內,高差計光纖(601)兩端皆可進行信號測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4)為管狀結構,內部直徑可放置高差計(6)串聯結構以及高差計光纖(601)和鋼管埋置光纖(5),外徑小于鉆孔(3)直徑,且在鉆孔(3)孔口能設置灌漿管(302),所述鋼管(4)在其外側相對位置處設有鋼管光纖槽(402),所述的鋼管(4)在其內側和外側位置鋼管光纖槽(402)內分別設有鋼管埋置光纖進入孔(403),埋置于鋼管光纖槽(402)內的鋼管埋置光纖(5)通過鋼管埋置光纖進入孔(403)進入鋼管(4)內并引出管外進行測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所述鋼管埋置光纖(5)通過環氧樹脂或其他粘接材料封裝于鋼管光纖槽(402)內,與鋼管(4)形成變形協調體;所述鋼管埋置光纖(5)和鋼管埋置光纖進入孔(403)可設置多根和多個,以滿足不同的測量長度需求。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管埋置光纖(5)為FBG光纖,可對微變形進行測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鉆孔(3)在其孔口設有鉆孔外側口密封體(301)將鋼管連同高差計(6)及鋼管埋置光纖(5)結構密封于鉆孔(3)內;鋼管埋置光纖(5)和高差計光纖(601)可通過鉆孔外側口密封體(301)引出鉆孔(3)孔口外進行測量;鉆孔(3)孔口設有灌漿管(302),在鉆孔(3)密封后對鉆孔(3)進行灌漿密封,使整體結構形成變形協調結構。
8.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隧洞開挖圍巖全過程變形曲線超前監測裝置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開挖隧洞(2)開挖斷面頂端根據測量需要進行鉆孔(3)制作;
步驟2:對分段鋼管相應位置分布進行鋼管光纖槽(402)和鋼管埋置光纖進入孔(403)的制作;
步驟3:將高差計(6)串聯,并在每個高差計(6)的高差計液管(602)內注入一定量的溶液,從而可進行測量;將高差計(6)通過高差計固定纜繩(7)固定于鋼管內側端堵頭(404),將鋼管內側端堵頭(404)固定于鋼管(4)內側端;如有多個高差計(6)串聯結構,可分別按等距或變距離布置于鋼管內;將高差計光纖(601)引出管外;
步驟4:將鋼管埋置光纖(5)封裝于鋼管光纖槽(402)內,將光纖兩端引出管外;
步驟5:將鋼管(4)分別放入鉆孔(3)內,對每段進行焊接,并根據長度連接整理高差計(6)和對鋼管埋置光纖(5)進行封裝,將高差計(6)光纖和鋼管埋置光纖(5)尾端穿過鋼管(4)最后引出管外;
步驟6:鋼管(4)全部放入鉆孔(3)后,對鋼管(4)進行固定,將光纖引出鉆孔(3)外,并對鋼管(4)尾端進行密封處理;
步驟7:對鉆孔(3)孔口進行密封處理;
步驟8:通過灌漿管(302)對鉆孔(3)進行灌漿,使鋼管(4)與圍巖(1)通過注漿體形成變形協調結構;
步驟9:進行隧洞開挖,同時對高差計光纖(601)和鋼管埋置光纖(5)進行測量,記錄數據;
步驟10:對測量數據進行處理,計算繪制圍巖變形曲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6255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解調三維葉尖間隙的方法及其裝置
- 下一篇:一種鋼結構測量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