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啟發式判斷的配電網運行數據質量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757015.0 | 申請日: | 2018-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206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潘凱巖;高貞彥;劉尚偉;孫英英;高天亮;徐海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15 | 分類號: | G06F16/215;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煙臺雙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申國棟 |
| 地址: | 264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啟發式 判斷 配電網 運行 數據 質量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啟發式判斷的配電網運行數據質量檢測方法,步驟包括:(1)以根節點為起點,搜索所有的供電路徑,并記錄路徑上的設備的電流信息;(2)針對各路徑,根據單路徑上設備的電流關系,對本路徑的電流量測進行判斷,找出存在問題的采集異常點。本發明通過路徑搜索的方式匯總所有量測數據,根據單路徑上設備的電流關系對量測數據進行綜合判斷,從而完成對配電網的數據質量進行檢測,判斷出存在問題的遙測點。并且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可以提高判定的可靠性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配電網的運行數據進行綜合判斷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近年來配電網的改造,逐漸形成了環網接線、輻射供電的供電模式,供電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部分發達地區初步實現了全網饋線的電流遙測,為主配協同管理提供了實時的在線檢測數據。
由于配網結構復雜、設備眾多、量測數據缺乏且可靠性差,調度員在配網的安全調度方面遇到了困難。調度員通常依靠經驗來處理,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往往采取保守的方案,如開環操作、停電操作等方式。這種方式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配電網網架結構,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的配電一次、二次設備的作用,增加了對用電客戶的停電幾率,降低了供電可靠性。
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在配電網結構復雜、設備眾多且量測數據缺乏的情況下,對獲取的量測數據的質量進行檢測甄別,判斷出存在問題的遙測點,從根本上解決配電網的可觀可視問題,從而為調度員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實現安全、高效、可靠的調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啟發式判斷的配電網運行數據質量檢測方法,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對配電網的數據質量進行檢測,判斷出存在問題的遙測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啟發式判斷的配電網運行數據質量檢測方法,通過計算機裝置實現以下步驟:
(1)以根節點為起點,搜索所有的供電路徑,并記錄路徑上的設備的電流信息;
(2)針對各路徑,根據單路徑上設備的電流關系,對本路徑的電流量測進行判斷,找出存在問題的采集異常點。
進一步地,步驟(1)中,從根節點開始搜索,搜索的同時記錄相應的路徑信息以及路徑上設備的電流量測信息,直至搜索到網絡的最末端,直至完成所有路徑信息和電流量測信息的記錄。
進一步地,步驟(2)中的判斷方式為:對于某條單路徑,將路徑中各設備的電流量測值進行兩兩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為各設備計分:如果兩臺設備中更加靠近根節點的設備的電流值大于另一臺設備的電流值,則兩臺設備各加一分,否則各減一分;完成該單路徑中所有設備間的兩兩比較后,對各設備的計分進行統計,得分最低的設備判定為采集異常點。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本發明通過路徑搜索的方式匯總所有量測數據,根據單路徑上設備的電流關系對量測數據進行綜合判斷,從而完成對配電網的數據質量進行檢測,判斷出存在問題的遙測點;(2)本發明采用兩兩比較、依比較結果計分的方式進行判斷,不僅考慮了單路徑中設備電流大小與先后順序之間的關系,而且實現了全面綜合判斷,由于各設備的比較機會是均等的,并且與所有其它設備都要進行比較,因此即使一次比較中,另一方可能是異常量測點、數據不可靠,但是其它設備的數據是可靠的,最終通過所有比較后得到的計分和整體排序依然是可靠的,從而提高了判定的可靠性,同時也簡化了計算,提高了判定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具體實施例的配電網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啟發式判斷的配電網運行數據質量檢測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計算機裝置實現以下步驟:
(1)以根節點為起點,搜索所有的供電路徑,并記錄路徑上的設備的電流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570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