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湖泊河道污水生態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735542.1 | 申請日: | 2018-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51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華銳;姚巧玲;顧繼光;王蘇霞;楊春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盈乾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1/00;E02F3/92;E02F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湖泊河道 自然水體 污水生態處理 修復層 水體 隔離 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治理設備 跌水曝氣池 沉水植物 河道水體 河道污水 生態綠化 底質層 緩沖帶 漂浮物 水生態 懸浮物 污泥 淤泥 河床 治理 岸邊 修復 污水 上游 種植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湖泊河道污水生態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使用污水處理設備對湖泊河道自然水體底部的淤泥進行清理;2)在湖泊河道的上游設置跌水曝氣池,所述自然水體的岸邊設有生態綠化緩沖帶,所述自然水體的底質層上設有隔離修復層,所述隔離修復層上種植有沉水植物。本發明的污水治理設備,能夠對河道污水內的污泥進行快速高效的清理,收集水體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提高對污水的處理質量和效率,從而可在河道水體和河床底部對水體同時進行治理,形成立體的治理模式,有利于后續水生態的修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生態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湖泊河道污水生態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污水排放總量的不斷增加,而污水的處理率未能同步增長,河流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污染,河道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河道污染也是最為嚴重,河道地表水體接納污染的負荷越來越大,大多數河道淤積嚴重,水流不暢,納污容量越來越小,河道水體水質普遍處于國家地表水質標準等級以下,一些受到有機物嚴重污染的河道往往生物量低,氧虧值大,河道自凈能力差,頻頻出現黑臭現象。
不僅是河道水質受到污染,城市景觀水、噴泉、池塘和家用池水都容易被污染,傳統的污染水體處理技術有人工換水、機械過濾、化學藥劑混凝處理、外循環凈化處理等,但都存在不同的弊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的污染水體處理技術有人工換水、機械過濾、化學藥劑混凝處理、外循環凈化處理等,但都存在不同的弊端,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湖泊河道污水生態處理方法,能夠對河道污水內的污泥進行快速高效的清理,提高對污水的處理質量和效率,通過跌水曝氣池給自然水體提供氧氣,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以明顯改善水體水質。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湖泊河道污水生態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使用污水處理設備對湖泊河道自然水體底部的淤泥進行清理;所述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水平設置的梯形刮盒,梯形刮盒的梯形底邊所在的側面為開口結構,梯形刮盒的頂面設有進泥口,進泥口處套設有污泥吸附袋,污泥吸附袋的頂部連有抽吸管,抽吸管的末端與泵體相連,梯形刮盒的開口處邊緣上設有鋸齒形的刮齒,梯形刮盒的兩側垂直連有驅動桿;2)在湖泊河道的上游設置跌水曝氣池,所述自然水體的岸邊設有生態綠化緩沖帶,所述自然水體的底質層上設有隔離修復層,所述隔離修復層上種植有沉水植物,所述隔離修復層包括設置于所述底質層上的支撐網層以及設置于所述支撐網層上的第一凹土層,所述第一凹土層上設有礫石層,所述礫石層上設有第二凹土層,所述第二凹土層上設有砂土層,所述沉水植物種植于所述砂土層上。
本發明的污水治理設備,能夠對河道污水內的污泥進行快速高效的清理,提高對污水的處理質量和效率,通過跌水曝氣池給自然水體提供氧氣,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以明顯改善水體水質。在跌水曝氣池底部設有與自然水體連通的管路,通過水體底層供氧,推動水流連續循環流動,使有機物、微生物及氧氣之間充分混合接觸;自然水體底質上設有隔離修復層,將原水體內被污染的底質隔離,同時仿造自然底質,降低污染物向周圍環境釋放的同時可滿足水生植物的種植條件,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以明顯改善水體水質;采用自然生態凈化,實現水體物理、生化和生態的原理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種綜合利用生物學的方法,高效經濟的處理水體修復。
開口結構處覆蓋有分割濾網。
梯形刮盒的內部設有豎直設置的攪拌桿。
還包括驅動機構,驅動桿與驅動機構相連,驅動機構帶動驅動桿和梯形刮盒在水平方向上運動。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一種湖泊河道污水生態處理方法,能夠對河道污水內的污泥進行快速高效的清理,收集水體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提高對污水的處理質量和效率,從而可在河道水體和河床底部對水體同時進行治理,形成立體的治理模式,有利于后續水生態的修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盈乾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盈乾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355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