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體噴出設備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735429.3 | 申請日: | 2018-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037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陽平;山田和弘;中窪亨;中川喜幸;鍋島直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能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41J2/18 | 分類號: | B41J2/18;B41J29/39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啟學律師事務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啟學 |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體 噴出 設備 控制 方法 | ||
液體噴出設備的控制方法。液體噴出設備包括供給控制部(401)和負壓產生部(1004),供給控制部(401)控制液體向與用于噴出液體的噴出口連通的壓力室的供給和停止,負壓產生部(1004)產生負壓。液體噴出設備還包括負壓控制單元(230),負壓控制單元(230)使用由負壓產生部(1004)產生的負壓來調節流過回收流路的液體的壓力。為了停止液體的流動,供給控制部(401)停止液體的供給,然后停止負壓產生部(1004)。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噴出液體的液體噴出設備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促進流路中的氣泡排出或者抑制噴出口處的液體變稠,一些液體噴出設備允許液體在液體噴出頭內流動。這種液體噴出設備設置有用于將液體供給到噴出口的供給流路和用于回收所供給的液體的回收流路,并通過在流路之間產生壓力差以允許液體流動。因此,液體能夠在收容液體的罐和液體噴出頭之間循環。
在上述液體噴出設備中,供給流路內的壓力和回收流路內的壓力之間的壓力被施加到液體噴出頭的噴出口。如果當液體的循環停止時流路內的壓力波動,則施加到噴出口的壓力也會變化。結果,液體會從噴出口泄漏。
在這方面,日本特開2016-60155號公報公開了一種能夠減少液體泄漏的液體噴出設備。日本特開2016-60155號公報中記載的液體噴出設備具有加壓空間部和負壓空間部,加壓空間部向循環流路的上游側施加正壓以使液體循環,負壓空間部向循環流路的下游側施加負壓以使液體循環。液體噴出設備通過在循環結束時使加壓空間部和負壓空間部向大氣開放以將噴出口處的壓力保持在負壓來減少液體的泄漏。
在液體噴出頭中,從噴出口噴出的液體會附著到設置有噴出口的表面。因此,為了去除附著到表面的液體,有時利用浸有清潔液的布進行擦拭設置有噴出口的表面的擦拭操作。如果在液體循環的狀態下進行擦拭操作,則清潔液會通過噴出口進入液體噴出頭并混入循環的液體中。同時,在液體噴出頭能夠噴出多種顏色的液體的情況下,擦拭操作的執行會導致特定顏色的液體通過噴出口進入另一顏色的液體,導致混合顏色的液體的循環。此外,在擦拭操作期間,不僅液體而且諸如灰塵等的異物會通過噴出口進入并侵入流路。因此,需要在循環停止之后進行擦拭操作。
然而,利用日本特開2016-60155號公報中記載的技術,即使是在加壓空間部和負壓空間部向大氣開放之后,液體的循環也繼續,直到加壓罐和負壓罐之間的水頭差變為零。這增加了液體的循環停止之前的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體噴出設備的控制方法,該液體噴出設備能夠在抑制液體從噴出口泄漏的同時在短時間內停止液體流動。
根據本發明的液體噴出頭的控制方法是控制液體噴出設備的方法,所述液體噴出設備包括:噴出口,其噴出液體;壓力室,其與所述噴出口連通并且其內部具有用于產生噴出液體的能量的能量產生元件;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其與所述壓力室連通以向所述壓力室供給液體和從所述壓力室回收液體;負壓產生部,其被構造成產生負壓;負壓控制部,其使用由所述負壓產生部產生的負壓調節流過所連接的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一個流路的液體的壓力;以及供給控制部,其被構造成控制液體向所述壓力室的供給和供給的停止,所述方法包括通過利用所述供給控制部停止液體的供給來停止液體的流動,然后停止所述負壓產生部。。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從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以下說明中變得明顯。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噴出設備的立體圖。
圖2A和圖2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噴出頭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液體噴出頭的分解立體圖。
圖4A、圖4B、圖4C、圖4D和圖4E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流路構件的平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能株式會社,未經佳能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3542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