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演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734411.1 | 申請日: | 2018-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848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森;馮其紅;王景石;王增林;靳彥欣;史樹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偉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演 多層 油藏 動態 連通性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反演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的方法,根據現場已有監測資料的完善程度和關井情況,建立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模型,特別針對不同的關井原因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利用模擬退火粒子群算法對模型進行求解,通過優化動態連通性系數和時間常數使模型預測結果與實際生產動態相吻合,實現各層油藏注采井間動態連通性系數和油水井縱向劈分系數的反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現場已有的監測資料,而且充分考慮了油藏現場實際的液量和壓力變化以及關停井問題,準確度高、適用性強,對高含水油田增產措施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氣田開發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考慮監測資料不完善及關停井情形的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反演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大多數油田已進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開發階段,由于儲層非均質性、流體流度差異以及注采差異等原因,儲層內逐漸形成水流優勢通道,導致注入水低效無效循環嚴重,地層存水率下降,嚴重影響水驅開發效果。目前用于分析注采井間動態連通狀況的方法主要有:井間示蹤劑方法、井-地電位方法、微地震方法和試井方法。這些方法測試成本高、解釋周期長、會影響油田的正常生產,而且解釋結果主要反映平面上的連通狀況,對多層油藏的適應性較差,不能有效指導分層的調剖堵水設計,無法滿足多層油藏精細開發的技術需求。
申請號200910256524.6(申請公布號為CN?101725346?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反演方法,該方法通過建立一階線性系統褶積器對注入量信號進行預處理,結合多元回歸模型反演井間動態連通性系數,但是該方法僅適用于單層油藏,而且不能考慮油水井關停井的情形,無法滿足實際現場需要。申請號201410156033.5(授權公告號為CN?105089649?B)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井間動態連通性模型建立方法,該方法通過引入狄利克雷函數來考慮關停井的狀態,并利用貝葉斯理論對所建立的初始連通性模型進行優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計算精度,但仍只適用于單層油藏,而且模型求解時需要滲透率和滲流截面積等難以得到的參數作為初始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申請號201510456305.8(授權公告號為CN?105019894?B)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多層油藏井間連通性模型建立方法與系統,該方法將油藏系統簡化為一系列井間連通單元,然后基于水驅前緣推進理論計算定液或定壓模式下的生產動態指標,進而反演得到井間的連通性系數。該方法僅適用于定液或定壓生產的情形,而實際油藏生產過程中這兩種情況幾乎不可能長期保持,因此該假設條件太過于理想化。而且該方法沒有充分利用現場已有的各種監測資料(如吸水剖面、產液剖面等),無法有效處理關停井的情形,因此反演時模型多解性太強,實際應用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當前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模型僅適用于定液或定壓生產、無法考慮液量和壓力隨時間變化,不能使用已有監測資料、無法處理關停井情形等局限性,提供一種準確度高、適用性強的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反演方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充分利用現場已有的監測資料,盡可能準確地反演多層油藏的井間動態連通性,而且充分考慮了油田現場實際所面臨的液量和壓力變化以及關停井難題,因此更便于現場實際應用,對高含水油田增產措施的實施和開發方案調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發明一種反演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的方法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a:根據現場已有監測資料的完善程度和關井情況,建立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模型,特別針對不同的關井原因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步驟b:利用模擬退火粒子群算法對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模型進行求解,通過優化動態連通性系數及時間常數使模型預測結果與實際生產動態相吻合,實現各層油藏注采井間動態連通性系數和油水井縱向劈分系數的反演。
進一步,步驟a中多層油藏井間動態連通性模型如式(1)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344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