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732132.1 | 申請日: | 2018-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308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夏江;鄭承洋;相雙紅;張菁 | 申請(專利權)人: | 領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5/04 | 分類號: | G01N35/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啟旺 |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生物 系統 流體 自動 生成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和方法,該裝置包括:自動加樣組件,用于給生物系統進行加樣;氣路系統,用于提供正壓或負壓;微流體自動生成組件,與加樣后的生物系統密封連接,在氣路系統提供的正壓或負壓作用下,使得生物系統中裝填微流體。本發明能夠同時實現多張生物系統微流體單元的生成,通量較大。通過正壓或者負壓的方式多生物系統實現微流體的生成,方式更靈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及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存在的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在進行微流體生成的過程中,每次只能夠實現單張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通量較小,生成效率較低,耗時較長。在微流體生成過程中都是通過正壓去實現,微流體生成方式單一。在對生物系統進行裝填礦物油的過程中,都是通過手動移液器去裝填,由于使用人員的差異性,可能導致在裝填礦物油的過程中在生物系統中形成空氣泡,最終導致微流體生成效果不好,且通過移液器裝填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和方法,在對生物系統微流體生成的過程中,能同時對多張生物系統進行微流體生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微流體的裝填方法能夠通過正壓和負壓都可以實現。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應用于生物系統微流體的自動生成裝置,包括:
自動加樣組件,用于給生物系統進行加樣,
氣路系統,用于提供正壓或負壓;
微流體自動生成組件,與加樣后的生物系統密封連接,在氣路系統提供的正壓或負壓作用下,使得生物系統中裝填微流體,所述正壓和負壓呈梯度正變化。
進一步的,所述自動加樣組件包括固定連接的上固定塊和下固定塊、液路驅動裝置,上固定塊和下固定塊之間構成緩沖區,緩沖區內至少設置加樣頭,加樣頭和上固定塊之間設置有第一緩沖彈簧,加樣頭的下端穿出下固定塊,加樣頭的上端與液路驅動裝置的出口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液路驅動裝置為油泵,油泵通過管道與加樣頭的上端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自動加樣組件搭載在第一移動平臺上,所述第一移動平臺能實現Z軸和X 軸方向的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氣路系統包括氣泵、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第一緩沖罐、第二緩沖罐、第五電磁閥、第六電磁閥、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所述氣泵的出氣口分別與第一電磁閥的一出入口和第三電磁閥的一出入口相連通,第三電磁閥的另一出入口、第五電磁閥的一出入口以及第二傳感器均與第一緩沖罐相連通,所述氣泵的進氣口分別與第二電磁閥的一出入口和第四電磁閥的一出入口相連通,第四電磁閥的另一出入口、第六電磁閥的一出入口以及第一傳感器均與第二緩沖罐相連通,第五電磁閥另一出入口和第六電磁閥另一出入口相連通后通過微流體自動生成組件作用于生物系統的進樣端口。
進一步的,所述微流體自動生成組件包括塊體以及安裝在塊體上的密封組件,所述塊體上開有氣路通道,所述密封組件包括基體、滑動軸和第二緩沖彈簧,所述基體安裝在塊體上,所述滑動軸滑動穿設在基體上,第二緩沖彈簧套設在滑動軸上,第二緩沖彈簧的一端抵住基體,另一端抵住滑動軸的下端,滑動軸的上端安裝限位帽,所述滑動軸上沿軸線方向和徑向方向均開有氣道,兩個氣道相連通,滑動軸上套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基體與限位帽之間,當限位帽壓住第一密封圈時,氣路通道的出口不與氣道相連通,當限位帽不壓住第一密封圈時,氣路通道的出口與氣道相連通;第二密封圈位于基體和滑動軸之間,滑動軸的下端開有與生物系統的進樣端口相配合的孔,孔內安裝第三密封圈,所述氣路系統的出氣口與氣路通道的入口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微流體自動生成組件搭載在第二移動平臺上,所述第二移動平臺能實現Z 軸方向的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領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經領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321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