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減振的防撞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713054.0 | 申請日: | 2018-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06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記心;左祥昌;蔣士亮;趙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3B43/18 | 分類號: | B63B43/18;G01B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裝板 減振器 形變檢測 立柱 套筒 減振器部件 防撞機構 防撞裝置 減振元件 顯示部件 支撐體 中間段 減振 測量效率 電器元件 技術效果 檢測信號 減振降噪 大變形 第一端 上表面 下表面 檢測 埋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減振的防撞裝置,屬于減振降噪技術領域,包括減振器部件、形變檢測部件、顯示部件和防撞機構,減振器部件包括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第一安裝板與所述減振元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第二安裝板與減振元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形變檢測部件和減振器連接;顯示部件接收形變檢測信號,將變檢測信號進行顯示;防撞機構包括支撐體、套筒和立柱。支撐體設置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中間段;套筒埋入中間段內;立柱的一端插于套筒內,立柱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之間。本發明達到了提高減振器的測量效率,在減振器發生較大變形時,能夠對減振器上的電器元件進行有效保護的技術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減振降噪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檢測減振的防撞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艦船上的減振降噪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艦船上的機械設備的振動直接傳遞到安裝的支撐平臺上或船體結構上,會導致支撐平臺上或船體結構處于疲勞狀態,嚴重時會出現裂縫,縮短使用壽命;同時也會對艦船上的儀器儀表的壽命和可靠性產生影響影響。機械設備的機體振動和傳遞到船體上的振動和噪聲會影響船上人員的工作效率及生活舒適性。
在設備安裝處加裝減振器應用廣泛,效果也明顯。減振器在受到設備自重的靜載荷下外還處在設備動態工作下,減振器處于交變受力狀態,同時減振器變形都有一定范圍的,超出了預定范圍會可能會出現減振器撕裂,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必須對減振器的變形值進行監測,目前是通過定期(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對減振器的變形進行人工的測量;并且由于減振器常受到較大的沖擊力,容易對減振器上的電器元件造成損壞。
綜上所述,在現有的技術中,存在著對減振器的測量效率低;在減振器發生較大變形時,無法對減振器上的電器元件進行有效保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對減振器的測量效率低;在減振器發生較大變形時,無法對減振器上的電器元件進行有效保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減振的防撞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減振器部件,所述減振器部件包括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減振元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二安裝板和減振元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形變檢測部件,所述形變檢測部件和所述減振器部件連接,對所述減振器部件進行形變檢測,發出形變檢測信號;顯示部件,所述顯示部件和所述形變檢測部件相通,所述顯示部件接收所述形變檢測信號,將所述變檢測信號進行顯示;防撞機構,所述防撞機構包括:支撐體,所述支撐體設置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中間段,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套筒,所述套筒埋入所述中間段內;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插于所述套筒內,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之間;其中,所述套筒內壁加工有梯形螺紋,加工有所述梯形螺紋的套筒內壁上有鍍鋅層,所述鍍鋅層表面有浸塑層。
進一步地,所述形變檢測部件包括紅外線發射管,所述紅外線發射管向所述第一安裝板發出紅外線;紅外線接收管,所述紅外線接收管接收經過所述第一安裝板反射的紅外線,并輸出所述紅外線產生的電壓值。
進一步地,所述形變檢測部件還包括電位器,所述電位器通過調節電阻大小,控制預定比較電壓值。
進一步地,所述形變檢測部件還包括比較器,所述比較器接收所述紅外線產生的電壓值和所述預定比較電壓值,進行比較后輸出形變檢測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部件包括發光二極管,所述發光二極管與所述比較器的輸出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電源,所述電源為比較器、調理附件、紅外線發射管、紅外線接收管、顯示部件提供所需的電壓。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所述立柱外壁上有鍍鋅層,所述鍍鋅層表面有浸塑層。
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1305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纜繩錨定式海上U型安全停船碼頭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船用水草切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