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層卷繞彈簧及其升降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712233.2 | 申請日: | 2018-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14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曲工;徐香鈺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10 | 分類號: | F16F1/10;F16F1/12;F16M1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融智邦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85 | 代理人: | 吳強 |
| 地址: | 225321 江蘇省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層 卷繞 彈簧 及其 升降 支架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層卷繞彈簧及其升降支架,涉及卷簧技術領域,多層卷繞彈簧由n片緊密貼合的彈性金屬片卷繞而成,每片所述彈性金屬片均包括拉伸連接部、活片部和呆卷部;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彈性金屬片上的連接結構為半限定結構,半限定結構在彈性金屬片的展開或者卷起的方向上設置有活動余量;在多層卷繞彈簧展開或卷繞過程中,設置有半限定結構的彈性金屬片所述拉伸連接部在活動余量范圍內相對于所述被連接部件可滑動設置。本發明提供結構簡單,支撐力更強,可以有效避免了卷繞彈簧卷筒部若干片彈性金屬片間的錯動,從而有效解決了卷繞彈簧的拱起現象,大大提高了多層卷繞彈簧的使用壽命,使得多層卷繞彈簧的推廣應用得到可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卷簧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層卷繞彈簧及其升降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顯示屏通常通過升降支架支撐,升降支架包括立柱和升降座,顯示屏通過升降座高度可調地設置在立柱上。
立柱和升降座之間設置有定力彈簧(卷繞彈簧的一種),通過定力彈簧,可以實現顯示屏在高度調節時的隨停。
為了實現立柱的超薄化發展需求,本領域技術人員嘗試著采用多層卷繞彈簧來代替現有的單層的定力彈簧,從而有效減少立柱中定力彈簧的空間占用,進而實現立柱的超薄需求。
然而,多層卷繞彈簧的使用壽命非常短,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內層金屬片拱起的現象,內層金屬片一旦發生拱起,該多層卷繞彈簧則無法繼續正常使用,不得不更換該彈簧,由此增加維護成本的同時,使得客戶使用體驗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層卷繞彈簧,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多層卷繞彈簧的使用壽命非常短,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內層金屬片拱起的現象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另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上述多層卷繞彈簧的升降支架,該升降支架與現有技術相比,更加超薄,并且使用壽命更長、維護成本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多層卷繞彈簧,所述多層卷繞彈簧由n片緊密貼合的彈性金屬片卷繞而成,其中,n為大于2的自然數,或者,所述多層卷繞彈簧由2片彈性金屬片緊密貼合卷繞而成,即n等于2;
每片所述彈性金屬片均包括:不參與卷繞和展開、始終保持初始狀態的拉伸連接部(所述多層卷繞彈簧卷起到極限位置后,拉伸連接部為彈性金屬片卷繞部分的最外層或者最外一圈向外延伸部分),參與卷繞和展開的活片部,以及不參與拉伸、始終保持卷繞狀態的呆卷部(呆卷部的卷繞圈數通常不小于一圈,特定情況下小于一圈);
所述拉伸連接部、活片部和呆卷部自展開方向上依次設置;
n片所述彈性金屬片中包括第i金屬片,第i金屬片為在所述呆卷部部位由外向內順序數的第i個所述彈性金屬片,其中,1≤i≤n;
所述拉伸連接部上設置有用于與被連接部件連接的連接結構;
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彈性金屬片上的所述連接結構為半限定結構,所述半限定結構在彈性金屬片的展開或者卷起的方向上設置有活動余量;
在所述多層卷繞彈簧展開或卷繞過程中,設置有半限定結構的彈性金屬片所述拉伸連接部在活動余量范圍內相對于所述被連接部件可滑動設置。
使用時,所述多層卷繞彈簧的所述拉伸連接部通過所述連接結構被連接后,部分或者所有彈性金屬片的所述拉伸連接部之間可沿展開或者卷起方向相對滑動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n為不大于7的自然數。
進一步地,設置有所述半限定結構的所述彈性金屬片的數量為1到n-1片。
進一步地,第1金屬片(即最外層金屬片)的拉伸連接部與所述被連接部件固定連接,其他彈性金屬片的拉伸連接部在所述活動余量范圍內可相對于被連接部件可滑動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122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彈簧芯體
- 下一篇:一種基于車內噪聲目標值的動力吸振器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