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野木瓜葉面菌肥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703338.1 | 申請日: | 2018-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118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吳小毛;張承;龍友華;李姣紅;王秋萍;丁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12N1/20;C12R1/085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野木瓜 菌肥 葉面 制備 應用 蠟狀芽孢桿菌 抗病性 肥料利用率 產量品質 植株 殼聚糖 氨基酸 菌劑 微肥 病害 貯藏 誘導 生長 | ||
1.一種野木瓜葉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組分組成:蠟狀芽孢桿菌菌劑20-40份、殼聚糖6-10份、氨基酸6-10份、微肥10-20份、水20-4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木瓜葉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蠟狀芽孢桿菌菌劑30份、殼聚糖8份、氨基酸8份、微肥15份、水39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木瓜葉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蠟狀芽孢桿菌菌劑中含有的菌種為蠟狀芽孢桿菌LY05(CCTCC NO:M 2015397)、蠟狀芽孢桿菌LGY06(CCTCC NO:M2015398)及蠟狀芽孢桿菌WL08(CCTCCNO:M2015399)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野木瓜葉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蠟狀芽孢桿菌菌劑制備包括如下步驟:(1)將蠟狀芽孢桿菌菌株LY05、LGY06或WL08斜面保存試管種子,分別接種至無機鹽培養基中,振蕩培養至對數生長期,獲得菌液;(2)將獲得的菌液以10%的體積百分比的接種量接種至含有無機鹽培養基的種子發酵罐中,培養至對數生長期,獲得種子液;(3)將獲得的種子液按照10%的體積比的接種量接種入發酵培養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發酵培養2-3天,獲得發酵液,發酵液的有效活菌數均≥50億/mL,將發酵液直接稀釋5-20倍即為單一菌株液體菌劑;(4)將蠟狀芽孢桿菌菌株LY05、LGY06或WL08的單一菌株液體菌劑按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混合制成最終的蠟狀芽孢桿菌混合菌劑。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木瓜葉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為水溶性,脫乙酰度大于95%;所述氨基酸為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組氨酸、酪氨酸、纈氨酸、丙氨酸、絲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半胱氨酸中的任意五種及以上的組合;所述微肥為質量比為:3-6:2-5:1-2:1-2:1-2:1-2:0.5-1:0.5-1:0.5-1的鉀肥+鈣肥+硼肥+鎂肥+鐵肥+鋅肥+硒肥+鉬肥+錳肥的混合肥;所述水為無菌水。
6.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木瓜葉面菌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步驟1.按規定配比取權利要求4所述蠟狀芽孢桿菌菌劑,備用;
步驟2.按規定配比取殼聚糖、氨基酸和微肥充分攪拌溶于所需配比的無菌水中;
步驟3.將步驟1得到的菌劑加入步驟2得到的溶液中,在溫度25-30℃、pH6.0-6.8的條件下,于無菌攪拌機中充分混合均勻,袋裝即得野木瓜菌肥產品。
7.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木瓜葉面菌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1)增加野木瓜的產量;(2)改善野木瓜品質,提高野木瓜貯藏性能;(3)誘導增強野木瓜抗病性,有效防控包括野木瓜葉枯病、輪斑病、根腐病在內的病害;(4)促進野木瓜植株的生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0333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野木瓜專用生物菌肥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 下一篇:含殺菌組合物的藥肥顆粒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