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電池隔膜及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及電動汽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688623.0 | 申請日: | 2018-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609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高磊;劉榮華;單軍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44 | 分類號: | H01M50/44;H01M50/411;H01M50/491;H01M50/403;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喬雪微;劉依云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電池 隔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鋰離子電池 電動汽車 | ||
1.一種電池隔膜,該電池隔膜包括聚合物纖維層,其中,所述聚合物纖維層由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丙烯酸酯類聚合物經(jīng)混合然后進行熔融紡絲得到;
其中,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含有羥基和/或羧基,或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帶有碳碳雙鍵。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表面修飾有羥基和/或羧基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羥基含量為0.01-10mmol/g;和/或羧基的含量為0.01-10mmol/g。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聚合物纖維的直徑為10nm-100μm。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聚合物纖維層的孔隙率為20%-80%,所述聚合物纖維層的孔徑為10nm-10μm。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通過硅烷偶聯(lián)劑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進行表面改性得到;
所述硅烷偶聯(lián)劑選自3-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雙(2-羥乙基)-3-氨基丙基-甲氧基硅烷、N-羥甲基-N-甲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氧基甲硅烷基甲醇、N-(3-乙氧基丙基甲硅烷基)-4-羥基丁酰胺、N-(3-乙氧基丙基甲硅烷基)-葡萄糖酰胺、2,2-雙(3-乙氧基丙基甲硅烷基-甲基)-丁醇和2-羧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種或多種。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電池隔膜還包括基膜,所述聚合物纖維層位于所述基膜的至少一側(cè)表面上;
其中,所述基膜為聚烯烴膜或陶瓷隔膜。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丙烯酸酯類聚合物選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羥甲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羥甲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羥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羥乙酯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羥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以所述聚合物纖維層的總重量為基準(zhǔn),所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為10-99重量%,所述丙烯酸酯類聚合物的含量為0.5-10重量%。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隔膜,其中,所述聚合物纖維層還含有分散劑和/或增稠劑;
所述分散劑為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鋰、聚丙烯酸鉀、脂肪族聚乙二醇酯、硅酸鹽類、磷酸鹽類、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增稠劑為丙烯酸共聚物、聚丙烯酸鹽、聚丙烯酸鹽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纖維素類衍生物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種或多種;
其中,所述聚丙烯酸鹽的分子量大于10萬。
11.一種電池隔膜的制備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進行表面改性,使其含有羥基和/或羧基,或使其帶有碳碳雙鍵,得到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將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丙烯酸酯類聚合物混合進行熔融紡絲形成聚合物纖維層。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88623.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