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77643.8 | 申請日: | 2018-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86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種法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瑞嘉通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50 | 分類號: | B01D53/50;B01D53/86;B01D53/60;B01D53/7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7800 山東省棗莊市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焦爐煙氣 脫硫 一次脫硫 增濕 預處理 清潔型焦爐 脫硫效果 煙氣脫硫 備用 催化脫硫 回收熱量 清潔節能 脫硫效率 除焦油 換熱器 加熱 排出 脫硝 煙囪 回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焦爐煙氣通過換熱器回收熱量備用,同時對焦爐煙氣除焦油得預處理焦爐煙氣;將預處理焦爐煙氣進行一次增濕,然后進行一次脫硫,得一次脫硫焦爐煙氣;將一次脫硫焦爐煙氣進行二次增濕,然后進行二次脫硫,得二次脫硫焦爐煙氣;將二次脫硫焦爐煙氣通過回收備用熱量進行加熱,然后進行催化脫硫脫硝并從煙囪排出,即可。本發明對焦爐煙氣具有優異的脫硫效果,通過多次增濕在降低焦爐煙氣的同時有利于提高脫硫效果,通過多次脫硫有效提高了脫硫效率,清潔節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脫硫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如今,隨著中國科技發展迅速,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我國是焦炭生產大國,在焦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焦爐煙氣,焦爐煙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臭味的無色透明氣體,在大氣中,二氧化硫會被氧化而形成硫酸霧或硫酸鹽氣溶膠,是環境酸化的重要前驅物質,二氧化硫不僅會對大氣產生嚴重污染,還會對區域內的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產生威脅。因此,需要對焦爐煙氣進行脫硫處理。目前,國內對焦爐煙氣通常采用濕法脫硫,但需要運行在200攝氏度以下才能達到較理想的脫硫效率,而焦爐煙氣由于本身的溫度較高,導致脫硫效率不理想。因此,設計一種分級脫硫的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及應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1)將焦爐煙氣通過換熱器進行間接接觸式換熱,同時回收熱量進行備用,在進行換熱的同時對焦爐煙氣進行去除焦油,得到預處理焦爐煙氣;
2)將步驟1)中的預處理焦爐煙氣送入一次增濕塔內進行一次增濕,然后采用噴淋空塔進行一次脫硫,得到一次脫硫焦爐煙氣;
3)將步驟2)中得到的一次脫硫焦爐煙氣送入二次增濕塔進行二次增濕,然后采用噴射鼓泡塔進行二次脫硫,得到二次脫硫焦爐煙氣;
4)將步驟3)中得到的二次脫硫焦爐煙氣通過步驟1)中回收備用熱量進行加熱至189℃,送入至催化裝置進行催化脫硫脫硝,然后利用引風機從煙囪排出,即可。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中,所述預處理焦爐煙氣的溫度為189℃。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中,所述噴淋空塔的噴淋漿液體積與預處理焦爐煙氣的體積比為18:1,且漿液pH值為5-6。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中,所述一次脫硫中的脫硫劑為石灰石,且鈣硫摩爾比為1.1:1。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中,所述噴射鼓泡塔的噴射鼓泡管浸液深度為250mm,煙氣噴射速度25m/s。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中,所述二次脫硫的氧化劑采用CaCl2O4、KMnO4與石灰石按照1:1:1的比例混合而成,且氧化劑的加入量與煙氣中剩余污染物的化學當量比為1:2;所述二次脫硫的吸收液pH值為4.5。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4)中,所述催化脫硫脫硝的催化劑由40~60重量份數的氧化錳、20~40重量份數的氯化鈣、100~400重量份數的活性炭和10~30重量份數的氧化鈰組成。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步驟4)中,所述催化脫硫脫硝的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為將按照重量份稱取氧化錳、氯化鈣和氧化鈰,混合均勻后負載在活性炭上,高溫活化處理,即得所述催化劑。
所述的清潔型焦爐煙氣脫硫方法在焦爐煙氣脫硫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瑞嘉通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瑞嘉通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776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