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通信終端、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653984.1 | 申請日: | 2012-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111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吉澤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維達無線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6/28 | 分類號: | H04W76/28;H04W4/70;H04W52/02;H04W68/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mào)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高欣 |
| 地址: | 美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終端 方法 基站 系統(tǒng) | ||
一種通信終端,包括:定時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根據(jù)配置周期的定時的到達;條件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是否滿足與基站共享的共享條件;以及通信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定時檢測單元檢測到所述定時的到達并且所述條件確定單元確定滿足所述共享條件時,控制尋呼的接收。
本發(fā)明申請是申請日期為2012年11月8日、申請?zhí)枮椤?01280058048.7”、發(fā)明名稱為“通信終端、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通信終端、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當前,LTE無線電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的標準化正在通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進行。根據(jù)LTE,通過利用像中繼站和載波聚合這樣的技術可以實現(xiàn)小區(qū)邊緣中最大通信速度的改善和質量的改善。此外,對于通過引入除eNodeB(宏小區(qū)基站)之外的基站,例如HeNodeB(家庭eNodeB)、毫微微小區(qū)基站、用于蜂窩電話的緊湊型基站以及RHH(遠程無線電無線電頭)來改善覆蓋范圍給予了考慮。
此外,在3GPP中還在進行關于MTC(機器式通信)的討論。通常,MTC與M2M(機器對機器)同義,其表示機器之間的通信,而不是直接由人使用的通信。MTC主要在服務器與不是直接由人使用的MTC終端之間進行,并且被認為是用于有效耦接(例如傳感器網(wǎng)絡中的)分散裝置的重要元件技術。
在將LTE應用于上述MTC時,希望盡可能少地更換MTC終端的電池,因為更換電池很費人力,并且MTC終端有可能被安裝在更換電池有困難的地方。
順便提及,認為通過將LTE空閑模式中的尋呼周期延長為長于連接模式中,可以降低終端的功耗。此外,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公開了尋呼方案的改進。
引用列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 2010-288278A
專利文獻2:JP 2010-050969A
發(fā)明內容
技術問題
但是,因為LTE中定義的尋呼周期最長為2.56s(256個系統(tǒng)幀),所以很難充分降低功耗。
因此,本公開提出一種新穎和改進的通信終端、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統(tǒng),由此可以使得用于尋呼的處理間隔更長。
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jù)本公開,提供一種通信終端,包括:定時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根據(jù)配置周期的定時的到達;條件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是否滿足與基站共享的共享條件;以及通信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定時檢測單元檢測到所述定時的到達并且所述條件確定單元確定滿足所述共享條件時,控制尋呼的接收。
根據(jù)本公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包括:檢測根據(jù)配置周期的定時的到達;確定是否滿足與基站共享的共享條件;以及在檢測到所述定時的到達并且確定滿足所述共享條件時,控制尋呼的接收。
根據(jù)本公開,提供一種基站,包括:定時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根據(jù)配置周期的定時的到達;條件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是否滿足與通信終端共享的共享條件;以及通信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定時檢測單元檢測到所述定時的到達并且所述條件確定單元確定滿足所述共享條件時,控制尋呼向所述通信終端的傳輸。
根據(jù)本公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包括:檢測根據(jù)配置周期的定時的到達;確定是否滿足與通信終端共享的共享條件;以及在檢測到所述定時的到達并且確定滿足所述共享條件時,控制尋呼所述向通信終端的傳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維達無線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康維達無線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539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