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37546.6 | 申請日: | 2018-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31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英;黃真理;王魯海;王小明;于江;張升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A01G17/00;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 地址: | 1000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消落帶 梯田 栽種 行距 水庫 草本植物 生態修復 株距 種植 地形特點 方式采用 環境治理 區域設置 交替式 剪枝 寬窄 桑葉 上坡 對消 桑樹 橫溝 寬行 疏芽 窄行 枝干 整地 樹干 修復 管理 | ||
1.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地:根據水庫消落帶地形特點將水庫消落帶整理為梯田,并在消落帶上坡未開墾區域設置欄水橫溝;
栽種:采用桑草結合方式,在梯田內栽種至少兩年生耐淹桑和當地耐淹草本植物,梯田的每一塊田內種植的耐淹桑為多行,桑行為南北走向,栽種方式采用寬窄交替式栽種,寬行行距為55~60cm,窄行行距為28~32cm,株距為18~25cm,梯田的每一塊田內種植的當地耐淹草本植物行距為15~25cm,株距為15~25cm;
管理:通過剪枝和疏芽使樹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耐淹桑栽種前或栽種后將所述耐淹桑進行修整,修整為靠近梯田坡面的一側樹干高于遠離梯田坡面的一側樹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淹桑包括桂桑優12號、選792、實生桑、農桑8號、圣桑1號中的至少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消落帶進行整地過程中,將消落帶深耕30~4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淹桑栽種過程中,將所述耐淹桑栽種至梯田內至埋沒所述耐淹桑苗干青黃交界處以上5~1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剪枝和疏芽使樹干定高58~62cm,枝干2~3層具體是:第一年種植后通過剪枝定桿9~11cm,新梢長至58~62cm時疏芽,留壯芽2~4個;第二年,在發芽前通過剪枝使樹干定高58~62cm,發芽后每個枝條留生長旺盛桑芽3~4個,以后每年都在此位置伐剪枝條,以形成桑拳。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夏伐后當有80%~85%新梢條長到5~10cm時,進行第一次疏芽,留條6~8條/拳;第一次疏芽后10~15d,當有85%以上新梢條長到15~20cm時,進行第二次疏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步驟中還包括肥水管理,耐淹桑生長期間,30天以上無有效降水時,對耐淹桑進行澆水。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步驟中還包括病害防治,桑芽葉病害:待耐淹桑發病初期,用300~400U土霉素或100~200U農用鏈霉素噴2~3次。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耐淹桑對水庫消落帶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步驟中還包括病害防治,桑樹根部病害,對消落帶周圍樹木進行清理,清除線蟲寄生茁木,對癥狀較輕的病苗射器注射樂果乳劑原液5~10mL,殺死根內線蟲,發病嚴重的消落帶,輪作3~4年,再種植桑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3754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渠道混凝土抹光機抹盤裝置
- 下一篇:生態河道斜坡的構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