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收集白蟻有翅成蟲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632310.3 | 申請日: | 2018-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031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世軍;李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A01M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劉明星 |
| 地址: | 5102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收集 白蟻 成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收集白蟻有翅成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牛皮紙管整理齊整,做成紙管洞口外露,側壁膠紙包裹的紙筒或做成一側紙管洞口外露,一側紙管洞口封死,側壁膠紙包裹的紙筒;然后在白蟻分飛前,將紙筒充分潤濕,放置于有白蟻分飛的路燈旁的樹下土中或者建筑墻邊,紙筒靠近樹干或墻邊放置,每個有白蟻分飛的路燈下放2?6個紙筒;待白蟻分飛結束后,收集紙筒,將有成對白蟻有翅成蟲的紙管直接放入飼養容器中進行飼養。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簡單、便捷,可實現白蟻有翅成蟲的大量收集,并完全避免收集過程中白蟻成蟲的損傷,極大提高了配對成功率,且取材方便,成本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昆蟲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收集白蟻有翅成蟲的方法。
背景技術:
白蟻是一種古老的社會性昆蟲,自古以來,人們早已認識到白蟻的食用與藥用價值。有記載顯示,在我國3000多年前就已有制作蟻醬作為御膳的習慣(動物志)。云南有些少數民族至今也有吃白蟻的習俗。白蟻的藥用價值歷代醫書均有記載,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記述:“白蟻泥主治惡瘡腫毒,用松木上者同黃丹烙炒黑,研和香油涂,即愈之?!卑紫佔鳛橐环N昆蟲資源加以開發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而直接在野外尋找采集白蟻,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采集到的蟻量有限,極大地限制了白蟻的開發利用,而人工飼養是得到大量白蟻最有效的途徑。
目前白蟻人工飼養的主要方法是在白蟻繁殖期采集白蟻有翅成蟲回室內配對飼養(黃亮文,陳麗玲,家白蟻的飼養方法[J],昆蟲知識,1982,19(01):32-34)。而目前收集有翅成蟲的方法都是用專門的燈誘集,燈下放盆,盆內放潮濕的碎紙片,待白蟻有翅成蟲趨光飛到盆中,爬入碎紙片上,再收集抖落到另外的瓷盆中,收集追逐配對的白蟻有翅成蟲,再一對對放入飼養容器中進行配對飼養(劉源智,江涌等,中國白蟻生物學及防治[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132)。該方法需要掛燈,設盆,轉移白蟻有翅成蟲,觀察追逐配對蟻,再捉到飼養容器中,步驟多,費時費力,必須守著等誘集完后就得及時收集,在收集轉移過程中白蟻被人為轉移多次,容易造成有翅成蟲損傷導致飼養失敗,并且白蟻容易逃逸,難上手,不熟練的人很難操作,另外在從燈誘盆中轉移到瓷盆過程中還將已經配對好的白蟻成蟲打散后重新再配對,也可能導致配對繁殖受影響。因此,急需提供一種便于操作,省時省力,不損傷白蟻,容易上手的白蟻有翅成蟲收集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收集白蟻有翅成蟲的方法,為實現白蟻的人工飼養奠定基礎。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收集白蟻有翅成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牛皮紙管整理齊整,用封箱膠沿紙管卷側壁粘一圈扎緊,做成紙管洞口外露,側壁膠紙包裹的紙筒或用封箱膠沿紙管卷側壁粘一圈扎緊,將一側壁的管口也用封箱膠封住,做成一側紙管洞口外露,一側紙管洞口封死,側壁膠紙包裹的紙筒;
(2)在白蟻分飛前,將步驟(1)制得的紙筒充分潤濕達到紙管內壁濕潤但沒有水滴的狀態,將潤濕的紙筒橫向放在有白蟻分飛的路燈旁的樹下土中或者放置于有白蟻分飛路燈旁的建筑墻邊,紙筒靠近樹干或墻邊放置,每個有白蟻分飛的路燈下放2~6個紙筒;
(3)待白蟻分飛結束后,收集紙筒,撕掉外層膠紙,將紙管散開,有成對白蟻進入的紙管管口會被白蟻用泥土或者碎紙封住,將有成對白蟻有翅成蟲的紙管直接放入飼養容器中,讓白蟻自然轉移到飼養容器中進行飼養。
進一步地,所述紙管洞口外露,側壁膠紙包裹的紙筒含有35~45條牛皮紙管,所述牛皮紙管的內徑為2~3mm,壁厚為0.3~0.6mm,長度為5~10cm。
進一步地,所述一側紙管洞口外露,一側紙管洞口封死,側壁膠紙包裹的紙筒含有15~25條牛皮紙管,所述牛皮紙管的內徑為8~10mm,壁厚為0.3~0.6mm,長度為5~10cm,并且該紙筒在經步驟(2)充分潤濕前需在每個紙管中加入1~2cm的潮濕腐殖土,濕度以不滴水為標準,然后適當壓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323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黑水虻環保養殖方法
- 下一篇:一種氣幕趕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