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四相功分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621837.6 | 申請日: | 2018-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322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秦偉;施靈華;陳建新;孫聞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5/12 | 分類號: | H01P5/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偉剛 |
| 地址: | 226019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四相功分器 | ||
1.一種四相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輸入端口(11)、第一輸出端口(21)、第二輸出端口(22)、第三輸出端口(23)、第四輸出端口(24)和耦合傳輸線結構(30);
所述第一輸出端口(21)通過第一參考線(41)與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連接,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與所述第一參考線(41)的連接節點相位為0°,所述第一參考線(41)相位為0°,所述第一輸出端口(21)輸出信號相位為0°;
所述第二輸出端口(22)通過第一移相線(51)與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連接,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與所述第一移相線(51)的連接節點相位為180°,所述第一移相線(51)相位為正90°,所述第二輸出端口(22)輸出信號相位為270°;
所述第三輸出端口(23)通過第二參考線(42)與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連接,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與所述第二參考線(42)的連接節點相位為180°,所述第二參考線(42)相位為0°,所述第三輸出端口(23)輸出信號相位為180°;
所述第四輸出端口(24)通過第二移相線(52)與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連接,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與所述第二移相線(52)的連接節點相位為0°,所述第一移相線(51)相位為正90°,所述第四輸出端口(24)輸出信號相位為9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相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傳輸線結構(30)包括:
與所述輸入端口(11)連接的第一傳輸線(31);所述第一傳輸線(31)的遠離所述輸入端口(11)的一端開路;
設置在所述第一傳輸線(31)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傳輸線(31)耦合的第一耦合線(32)和第二耦合線(33),設置在所述第一傳輸線(31)的另一側與所述第一傳輸線(31)耦合的第三耦合線(34)和第四耦合線(35);
所述第一輸出端口(21)通過第一參考線(41)與所述第一耦合線(32)連接,所述第一耦合線(32)與所述第一參考線(41)的連接節點相位為0°;
所述第二輸出端口(22)通過第一移相線(51)與所述第二耦合線(33)連接,所述第二耦合線(33)與所述第一移相線(51)的連接節點相位為180°;
所述第三輸出端口(23)通過第二參考線(42)與所述第三耦合線(34)連接,所述第三耦合線(34)與所述第二參考線(42)的連接節點相位為180°;
所述第四輸出端口(24)通過第二移相線(52)與所述第四耦合線(35)連接,所述第四耦合線(35)與所述第二移相線(52)的連接節點相位為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相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輸線(31)為二分之一波長,所述第一耦合線(32)、所述第二耦合線(33)、所述第三耦合線(34)和所述第四耦合線(35)均為四分之一波長。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相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線(51)包括:
第二傳輸線(5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傳輸線(511)中間位置與所述第二傳輸線(511)并聯的開路枝節(512)和短路枝節(513);所述開路枝節(512)和所述短路枝節(513)均為八分之一波長。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相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相功分器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地層(G1)、第一金屬層(M1)、第二地層(G2)、第二金屬層(M2)、第三地層(G3)、第三金屬層(M3)、第四金屬層(M4)、第五金屬層(M5)、第四地層(G4)、第六金屬層(M6)、第五地層(G5)、第七金屬層(M7)和第六地層(G6);
所述輸入端口(11)、所述第一輸出端口(21)、所述第二輸出端口(22)、所述第三輸出端口(23)、所述第四輸出端口(24)和所述第一傳輸線(31)設置在所述第四金屬層(M4)上;
所述第一耦合線(32)和所述第二耦合線(33)對稱分布在所述第三金屬層(M3)上;
所述第三耦合線(34)和所述第四耦合線(35)對稱分布在所述第五金屬層(M5)上;
所述第一參考線(41)和所述第一移相線(51)設置在所述第二金屬層(M2)上;
所述第二參考線(42)和所述第二移相線(52)設置在所述第六金屬層(M6)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大學,未經南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2183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