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安裝于航天器太陽翼上的微型工程監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620303.1 | 申請日: | 2018-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337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杜洋;于淼;舒銳;徐亮;趙其昌;王海鵬;趙曉;郭玲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N5/225 | 分類號: | H04N5/225;F16M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裝 航天器 太陽 微型 工程 監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安裝于航天器太陽翼上的工程監測裝置,包括成像模塊、電路模塊、電連接器、結構殼體和安裝凸耳;所述成像模塊安裝于結構殼體前側,包括光學鏡頭、圖像采集與編碼組件,用于獲取光學影像;所述電路模塊安裝于結構殼體內部,用于完成數據存儲與數傳、內部供電等功能;所述電連接器安裝于結構殼體前側,位于成像模塊下方,用于供電與數據交互電纜的連接;所述結構殼體通過一組安裝凸耳與太陽翼緊固連接,所述安裝凸耳安裝在結構殼體下底端。本發明采用微型光學監測技術,實時獲取光學影像,可用于判斷太陽翼的展開情況,在太陽翼展開后實現航天器的工程狀態監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程監測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安裝于航天器太陽翼上用于監測航天器工程狀態的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光學成像技術因效果直觀而廣泛應用于各類監測領域。當前,航天器在軌運行狀態大部分采用航天器器上各設備的模擬量、溫度量、數字量遙測等進行判斷,這類判斷方法可有效判斷器上設備內部關鍵部位的工作狀況,但無法直觀反映器上關鍵動作如火工解鎖、驅動機構等執行過程及情況。利用工程監測裝置對航天器關鍵動作及關鍵設備進行光學成像監測,可有效解決該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于航天器太陽翼上的工程監測裝置,通過光學成像方式獲取工程監測影像,可實現太陽翼展開狀態監測,并在太陽翼展開到位后對航天器本體進行成像監測。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安裝于航天器太陽翼上的工程監測裝置,包括成像模塊、電路模塊、電連接器、結構殼體和安裝凸耳;所述成像模塊安裝于結構殼體前側,包括光學鏡頭、圖像采集與編碼組件,用于獲取光學影像;所述電路模塊安裝于結構殼體內部,用于完成數據存儲與數傳、內部供電等功能;所述電連接器安裝于結構殼體前側,位于成像模塊下方,用于供電與數據交互電纜的連接;所述結構殼體通過一組安裝凸耳與太陽翼緊固連接,所述安裝凸耳安裝在結構殼體下底端。
優選地,所述安裝凸耳的大小可根據太陽翼上預留空間大小進行調整,兩個凸耳的間距根據太陽翼帆板的厚度進行調整。
優選地,所述安裝凸耳上設置兩個通孔,太陽翼帆板對應位置預留兩個安裝孔,安裝時工程監測裝置卡在太陽翼帆板對應位置,通過兩組螺釘和螺母進行固定。
優選地,所述工程監測裝置在太陽翼實施展開前進行加電工作,以獲取太陽翼展開過程中的影像,從而判斷太陽翼展開狀況。
優選地,所述工程監測裝置的供電通斷由航天器本體通過電纜經由電連接器實現。
優選地,所述工程監測裝置與航天器本體的數據交互,如成像參數調整指令、獲取的影像數據等,通過電纜及電連接器實現。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微型成像模塊實現動態光學成像、影像數據采集與編碼,在滿足成像要求的同時,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優點。
2)通過安裝位置的合理優化,可在太陽翼展開到位后實現航天器本體關鍵部位的影像,對其實施連續實時監測。
3)可通過太陽翼展開過程中監測裝置的影像變化反應太陽翼展開是否正常。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工程測量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安裝于太陽翼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未經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203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