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613672.8 | 申請日: | 2018-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662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攜眾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3/50 | 分類號: | H04L43/50;H04W24/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雷嫻 |
| 地址: | 518109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路由器 峰值 性能 測試 拓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和方法,包括待測路由,待測路由WLAN口通過無線功率處理單元連接于第一終端、第四終端和陪測路由,陪測路由LAN口連接于所述第四終端,至少一個待測路由LAN口連接于第二終端,待測路由WAN口連接于第三終端,且所述第一終端、第二終端、第三終端和第四終端均連接于交換機。本發明具有拓撲結構簡單,使用一套物理拓撲就能夠實現多種網絡形態的測試,節省物理資源開銷,并簡化測試過程,提高測試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和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路由器功能多樣,且有多種網絡形態。在對路由器進行峰值性能的測試時,需要遍歷測試路由器的各種形態,而業界目前針對不同形態則使用不同的邏輯拓撲和物理拓撲。現有技術中針對不同的路由器形態,需要搭建不同的物理拓撲來配合測試,增加了資源的占用和消耗,并且在實現自動化時,不能連續執行,增加人力操作成本。同時在測試中,存在無線信號泄漏或者外部干擾的問題,導致測試結果不精準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例如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公開號:CN107708149A],一種路由器無線性能的測試系統及方法,包括:屏蔽箱、放置于所述屏蔽箱內的待測路由1器以及置于所述屏蔽箱外的可調衰減器22、第一終端31、第二終端32和第三終端33;可調衰減器22分別與所述第一終端31、所述第三終端33和所述待測路由1器連接;待測路由1器與第二終端32連接;第三終端33,用于發送衰減控制指令至所述可調衰減器22,以控制所述可調衰減器22的衰減;所述可調衰減器22,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終端33發送的所述衰減控制指令,根據所述衰減控制指令進行對應的衰減調節;所述第一終端31,在所述可調衰減器22依次完成衰減調節后,依次通過所述待測路由1器與所述第二終端32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獲得無線性能數值,并生成各個衰減值與所述無線性能數值的圖像。
上述方案通過在PC端調節衰減器22的衰減值測試不同信號強度下的無線性能,能夠為測試人員簡化測試難度,縮短測試周期,減輕測試人員的負擔,但是上述方案的拓撲還無法實現對路由器進行各種網絡形態的測試,自動化程度仍然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
本方案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上述拓撲的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一種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包括待測路由,其特征在于,待測路由WLAN口通過無線功率處理單元連接于第一終端、第四終端和陪測路由,陪測路由LAN口連接于所述第四終端,至少一個待測路由LAN口連接于第二終端,待測路由WAN口連接于第三終端,且所述第一終端、第二終端、第三終端和第四終端均連接于交換機。
在上述的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中,所述第一終端中安裝有第一有線網卡和第一無線網卡,所述第一有線網卡連接于所述交換機,所述第一無線網卡連接于所述無線功率處理單元。
在上述的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中,所述第四終端安裝有第二有線網卡、第二無線網卡和第三有線網卡,所述第二有線網卡連接于所述交換機,所述第二無線網卡連接于所述無線功率處理單元,所述第三有線網卡連接于所述陪測路由LAN口,且陪測路由WLAN口連接于功率處理單元。
在上述的路由器峰值性能測試拓撲中,所述第三終端中安裝有第四有線網卡、第五有線網卡和撥號服務器,所述第四有線網卡連接至待測路由WAN口,所述第五有線網卡連接至交換機;
所述第二終端中安裝有第六有線網卡和多個第七有線網卡,且多個第七有線網卡均連接至多個待測路由LAN口,第六有線網卡連接至交換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攜眾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攜眾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136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