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近紅外短波熒光粉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04872.7 | 申請日: | 2018-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11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娜;卓寧澤;王海波;朱月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輕工業部南京電光源材料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9K11/64 | 分類號: | C09K11/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1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熒光粉 制備 近紅外短波 高溫固相法 太陽能轉換 光纖通訊 紅外遙控 近紅外光 均勻性好 濕法混合 摻雜的 光激發 摩爾比 離子 發射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近紅外短波熒光粉及其制備方法。該熒光粉可被250~500nm的光激發,發射出900~1100nm的近紅外光。該熒光粉的化學式為:MAl5O8:Ln3+x,Fe3+y,Yb3+z,其中M由Li、Na、K中的至少一種組成;Ln由Ce、Tb、Dy、Eu中的至少一種組成,x、y、z分別為摻雜的Ln、Fe、Yb離子與MAl5O8的摩爾比,其允許值范圍皆為0.0001~0.1。該熒光粉采用濕法混合和高溫固相法相結合制備而成,產物具有純度高、均勻性好等特點,可廣泛用于光纖通訊、紅外遙控以及硅太陽能轉換材料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近紅外短波熒光粉,并提供了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屬于發光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近紅外光(near-infrared,NIR)穿透深度大、干擾少等特殊優點,在光纖通訊、紅外遙控以及硅太陽能轉換材料中的應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4f電子殼結構和豐富的能級,而且作為激活中心摻雜可以發射各種近紅外波段的光。因此,基于稀土離子摻雜的近紅外光材料備受科研人員的關注。由于Yb3+的2F5/2→2F7/2輻射躍遷,發射出900~1100nm的近紅外光,而Yb3+離子摻雜近紅外發光材料大多表現出的吸收強度弱、發光強度不夠強等問題,導致其在實際應用中收到限制。因此,選擇合適的敏化劑及基質來提高Yb3+離子的近紅外發光強度迫在眉睫。
稀土有機配合物中含有O-H和C-H鍵,這兩種鍵具有高頻振動,很容易使激發態非輻射到基態,引起發光淬滅,進而大大降低近紅外發光效率。而選用無機化合物作為近紅外發光材料基質,可以避免發生熒光淬滅。目前,國內外近紅外發光材料基質主要有氧化物基質、鉬酸鹽基質、硼酸鹽、釩酸鹽以及氟化物基質,敏化劑主要有Mn、Cr、Pr、Nd等。但是由于受到材料以及制備方法的限制,這些材料的穩定性及發光強度都存在一定缺陷。故亟需進一步深入研發,從而從新的途徑構建高性能穩定性好的近紅外發光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供一種化學性質穩定、發光性能優良的近紅外短波熒光粉材料,所述熒光粉是一種紫外到藍光寬帶激發的下轉換近紅外熒光粉,激發光譜范圍為250~500nm,發射光譜范圍為900~1100nm,化學式為:MAl5O8: Ln3+x,Fe3+y,Yb3+ z,其中M由Li、Na、K中的至少一種組成,Ln由Ce、Tb、Dy、Eu中的至少一種組成,x、y、z分別為摻雜的Ln、Fe、Yb離子與MAl5O8的摩爾比,其允許值范圍皆為0.0001~0.1。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該熒光粉材料的方法,該方法簡單、易于操作,無污染、成本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1) 按熒光粉化學式的摩爾比稱取M2CO3、Al(NO3)3·9H2O以及摻雜離子對應的硝酸鹽, 將其混合,加入適量的稀硝酸,充分攪拌,加去離子水至完全溶解,繼續攪拌1~2h,靜置30min后,減壓蒸發并烘干;
(2) 將烘干后樣品稱重,加入0~5wt%的HBO3混合均勻,放入高純氧化鋁坩堝中,在1200~1500℃下煅燒2~4h,自然冷卻至室溫,粉碎過篩,得到最終產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輕工業部南京電光源材料科學研究所,未經輕工業部南京電光源材料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0487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