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防凍型拋光液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604485.3 | 申請日: | 2018-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10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秋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秋菊 |
| 主分類號: | C09G1/02 | 分類號: | C09G1/02 |
| 代理公司: | 許昌豫創(chuàng)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0 | 代理人: | 韓曉靜 |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凍型 拋光液 制備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生物離子活性水 二氧化硅溶膠 安全環(huán)保 防凍效果 制備工藝 亞甲藍 乙二醇 重量份 飽和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凍型拋光液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組分: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30?90、二氧化硅溶膠10?3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5?10、PH調節(jié)劑5?15、乙二醇50?60、亞甲藍0.05?5;本發(fā)明具有防凍效果好、制備工藝簡單、安全環(huán)保的優(yōu)點。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凍拋光液,具體涉及一種防凍型拋光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采用二氧化硅水溶膠作為磨料的拋光液具有高的材料去除率、極低的劃傷和顆粒殘留、流動性和穩(wěn)定性都較好的優(yōu)點,是能夠實現(xiàn)全局平面化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納米級二氧化硅顆粒在零度以下會逐漸凝膠,解凍后凝結體不會變回原始的分散狀態(tài),導致無法應用于生產(chǎn),十分不便,所以,為解決上述問題,開發(fā)一種防凍型拋光液及其制備方法很有必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防凍效果好、制備工藝簡單、安全環(huán)保的防凍型拋光液。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防凍型拋光液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組分: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30-90、二氧化硅溶膠10-3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5-10、PH調節(jié)劑5-15、乙二醇50-60、亞甲藍0.05-5。
它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將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二氧化硅溶膠、非離子表面活性劑、PH調節(jié)劑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取料備用;
(2)在常溫條件下,將二氧化硅溶膠均勻溶解于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中,在攪拌罐中充分攪拌均勻;
(3)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PH調節(jié)劑,繼續(xù)攪拌均勻,混合均勻;
(4)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向步驟(3)中所得溶液中加入乙二醇和亞甲藍,混合均勻后即可。
所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吐溫。
所述PH調節(jié)劑為無機堿或有機堿,無機堿采用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有機堿采用三乙醇胺、四羥基乙二胺、乙二胺或四甲基氫氧化銨。
所述二氧化硅顆粒的直徑為5-50n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二氧化硅溶膠、有機堿、表面活性劑等,達到良好的拋光效果,采用乙二醇等,防凍效果顯著;
(2)采用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可在各種金屬表面形成生物保護膜,有效防止金屬表面氧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防凍型拋光液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組分: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30、二氧化硅溶膠1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5、PH調節(jié)劑5、乙二醇50、亞甲藍0.05。
它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將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二氧化硅溶膠、非離子表面活性劑、PH調節(jié)劑按照上述配方比例取料備用;
(2)在常溫條件下,將二氧化硅溶膠均勻溶解于飽和生物離子活性水中,在攪拌罐中充分攪拌均勻;
(3)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PH調節(jié)劑,繼續(xù)攪拌均勻,混合均勻;
(4)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向步驟(3)中所得溶液中加入乙二醇和亞甲藍,混合均勻后即可。
所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吐溫。
所述PH調節(jié)劑為無機堿或有機堿,無機堿采用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有機堿采用三乙醇胺、四羥基乙二胺、乙二胺或四甲基氫氧化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秋菊,未經(jīng)李秋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044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