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電聯產的光伏光熱混合組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91749.6 | 申請日: | 201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74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呂偉中;安興才;袁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2S40/44 | 分類號: | H02S40/44;H02S40/42;H01L31/0525;H01L31/052 |
| 代理公司: | 河南廣文律師事務所 41124 | 代理人: | 閆佐明 |
| 地址: | 73003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紫銅 光伏組件 合金邊框 二次換熱 密封蓋板 二次換熱箱 混合組件 熱電聯產 光熱 光伏 保溫材料 發電效率 封裝固定 結構接入 甘油 再利用 散熱 次熱 換熱 支管 水泵 填充 攜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電聯產的光伏光熱混合組件,包括光伏組件和后密封蓋板,所述光伏組件和后密封蓋板之間封裝固定有雙層的合金邊框,且合金邊框之間填充有第一保溫材料,所述光伏組件靠近后密封蓋板的一側設有位于合金邊框內側的二次換熱結構,且二次換熱結構包括固定在合金邊框內側的第一紫銅集管和第二紫銅集管。本發明通過將第一紫銅集管、第二紫銅集管和紫銅支管形成的二次換熱結構接入二次換熱箱使用,再利用水泵進行循環,不僅能夠攜帶走光伏組件工作時產生的高溫,從而達到散熱的目的,使光伏組件溫度一直維持在工作狀態,提高發電效率,同時循環的甘油能夠在二次換熱箱中與使用水換熱,從而實現二次熱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牙科綜合治療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熱電聯產的光伏光熱混合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太陽能光熱利用和光電利用的日趨成熟,安裝在各類建筑物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集熱器,光伏電站越來也多,由于很多建筑物屋頂畢竟面積有限,安了太陽能集熱器或熱水器,就按不下光伏電站。鑒于此,將這兩種系統合二為一,組成一套Hybrid混合系統,既產熱又發電,這就是目前現有的混合組件產生的原因。而現有的混合組件目前在國際還是國內都處于試產和試用階段,還沒有到真正的市場推廣階段,其技術還處在探索環節,弊病也很多。
現有的技術方案是在傳統的平板集熱器基礎上,在原有吸熱層表面直接鋪設光伏電池,已知的產品都是將普通光伏電池滿鋪在吸熱層上,吸熱層與光伏電池之間沒有導熱材料。集熱器保溫層依舊沿用傳統的吸熱材料。所組成的系統中用水作為儲熱的介質,獲得的熱水溫度較低,有時還需要二次加熱,這種系統由于低溫下會結冰,在冬季就不能使用,為此急需一種熱電聯產的光伏光熱混合組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熱電聯產的光伏光熱混合組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熱電聯產的光伏光熱混合組件,包括光伏組件和后密封蓋板,所述光伏組件和后密封蓋板之間封裝固定有雙層的合金邊框,且合金邊框之間填充有第一保溫材料,所述光伏組件靠近后密封蓋板的一側設有位于合金邊框內側的二次換熱結構,且二次換熱結構包括固定在合金邊框內側的第一紫銅集管和第二紫銅集管,所述第一紫銅集管和第二紫銅集管相互平行,且第一紫銅集管和第二紫銅集管之間沿長度方向一體設置有紫銅支管,所述紫銅支管的一端與第一紫銅集管內部連通,且紫銅支管的另一端與第二紫銅集管內部連通,所述紫銅支管的外側填充有第二導熱膠體,且第二導熱膠體與后密封蓋板之間設有第二保溫材料,所述光伏組件包括疊合封裝的吸熱板、第一導熱膠體、第一封裝板、大格柵黑硅電池主體、第二封裝板和玻璃板,且吸熱板、第一導熱膠體、第一封裝板、大格柵黑硅電池主體、第二封裝板和玻璃板依次順序設置,所述大格柵黑硅電池主體包括均勻分布的格柵和黑硅電池片,且格柵和黑硅電池片間隔設置。
優選的,所述第二紫銅集管的一端一體設置有與第二紫銅集管內部連通的進液管,第一紫銅集管的一端一體設置有與第一紫銅集管內部連通的出液管,且紫銅支管內設有用于換熱的工質,工質為甘油。
優選的,所述吸熱板為鍍黑鉻集熱鋁板,第一封裝板為黑色EVA材料,第二封裝板為透明EVA材料,玻璃板為低碳鋼化壓花玻璃。
優選的,所述第二導熱膠體和第一導熱膠體均為石墨烯材料導熱膠體,第二保溫材料和第一保溫材料均為石墨烯保溫材料。
優選的,所述格柵之間設有吸熱材料,且吸熱材料表面進行鈍化處理。
優選的,所述黑硅電池片的數量為60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未經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9174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