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91719.5 | 申請日: | 201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94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傳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中天保安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S13/88 | 分類號: | G01S13/88;G01V1/00;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陳永慶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雷達波束 運動軌跡檢測 雷達監控 信號傳輸模塊 中央處理器 發射終端 監控系統 接收終端 雷達檢測 聲音檢測模塊 聲音檢測裝置 室內地板 室內房頂 遠程監控 記錄 群體 走動 隱私 安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包括中央處理器、雷達監控模塊和信號傳輸模塊,所述雷達監控模塊通過中央處理器與信號傳輸模塊連接,所述雷達監控模塊上分別連接有運動軌跡檢測模塊和聲音檢測模塊,所述運動軌跡檢測模塊由多組雷達波束發射終端和相對應的雷達波束接收終端組成,所述雷達波束發射終端安裝于室內房頂,所述雷達波束接收終端安裝于室內地板上。本發明通過在各個房間內安裝運動軌跡檢測裝置和聲音檢測裝置,記錄老人在房間內走動的頻率,并實施記錄,從而達到在不侵犯老人隱私的情況下,對老人的安全進行遠程監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許多子女,因為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雖然心里惦記著家中的父母,想?;丶铱纯?,卻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年事已高,在家里當空巢老人,難免叫人擔憂,于是家用網絡攝像機便應運而生,而采用視頻監控的方式也造成對老人隱私的侵犯。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通過雷達對室內人員的運動軌跡進行檢測,從而判斷室內人員的安全狀況,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包括中央處理器、雷達監控模塊和信號傳輸模塊,所述雷達監控模塊通過中央處理器與信號傳輸模塊連接,所述雷達監控模塊上分別連接有運動軌跡檢測模塊和聲音檢測模塊,所述運動軌跡檢測模塊由多組雷達波束發射終端和相對應的雷達波束接收終端組成,所述雷達波束發射終端安裝于室內房頂,所述雷達波束接收終端安裝于室內地板上,所述聲音檢測模塊也設置在室內地板上,所述信號傳輸模塊上連接有用戶終端和物業終端。
進一步地,所述運動軌跡檢測模塊采用電掃描方式。
進一步地,所述信號傳輸模塊通過無線信號與用戶終端進行連接,所述用戶終端為PC終端和手機終端。
進一步地,所述信號傳輸模塊通過以太網與物業終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中央處理器還連接有信號處理模塊,所述信號處理模塊用于信號的分析過濾、信號放大轉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各個房間內安裝運動軌跡檢測裝置和聲音檢測裝置,記錄老人在房間內走動的頻率,并實施記錄,當老人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時,可能在某一時間段老人在房間內長時間未走動,或者在摔倒時產生的聲音進行分析,從而判定老人在哪個房間內出現摔倒等意外情況,當出現此情況時,通過無線信號傳輸模塊將信息傳輸至用戶手機終端或者小區物業管理終端,從而達到在不侵犯老人隱私的情況下,對老人的安全進行遠程監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基于雷達檢測用于特殊群體獨居監控系統,包括中央處理器、雷達監控模塊和信號傳輸模塊,所述雷達監控模塊通過中央處理器與信號傳輸模塊連接,所述雷達監控模塊上分別連接有運動軌跡檢測模塊和聲音檢測模塊,所述運動軌跡檢測模塊由多組雷達波束發射終端和相對應的雷達波束接收終端組成,所述雷達波束發射終端安裝于室內房頂,所述雷達波束接收終端安裝于室內地板上,所述聲音檢測模塊也設置在室內地板上,所述信號傳輸模塊上連接有用戶終端和物業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中天保安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徽中天保安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917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