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拆除、安裝方法及其更換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588636.0 | 申請日: | 2018-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241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慈祥;盛海軍;王偉;王蔚;邴玉旭;高望;李雙;劉昂;易小鋒;趙亞峰;陳澤;朱世峰;胡先朋;宋伯石;邱業(yè)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二航路橋特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22/00;E01D2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胡茵夢 |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小洪山東區(qū)***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橋梁 上部 結構 快速 拆除 安裝 方法 及其 更換 系統(tǒng) | ||
1. 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工作
1a、設置移運路徑,使移運路徑范圍的地基承載力達到100kPa以上,車胎與地面的接觸比壓達到0.85MPa以上;
2a、栓焊拼裝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
2)體系轉(zhuǎn)換
1b、將待拆除橋梁的兩端精確放樣后,呈便于頂升、平移的形態(tài)切割放樣;
3)上部結構拆除
1c、調(diào)試拼裝SPMT模塊車組,所述SPMT模塊車組由具有地面凸凹適應能力的標準重SPMT模塊車組拼而成,其中,每個SPMT模塊車由4~8個帶雙懸掛的輪軸支撐;
2c、各組SPMT模塊車組定位后,單獨頂升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至與待拆除橋梁底接觸;
3c、將各組SPMT模塊車組重新組合分成4個SPMT支撐組,每個SPMT支撐組由獨立的PPU動力驅(qū)動,各輪軸的雙懸掛通過油管串通,使得梁體的重心投影落于由每個SPMT支撐組的合力點依次連線的四邊形范圍內(nèi),并具有不小于7°的移動穩(wěn)定角,完成多組SPMT模塊車組的四點支撐重組以及油路與控制系統(tǒng)部署;
4c、通過4個SPMT支撐組整體調(diào)頂待拆除橋梁至設計標高,并按照移運路徑移至設計位置精確定位;其中,移運過程中實時監(jiān)控梁體的豎向位移、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的應力以及SPMT模塊車組的油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上部結構移除中還包括:5c、各組SPMT模塊車組同步下放橋梁至落梁支撐系統(tǒng)頂部部分接觸后,采用楔形結構楔緊沒有接觸的部分,使橋梁無間隙落到落梁支撐系統(tǒng)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拆除橋梁梁底具有橫坡、縱坡或者其結合時,設置找平機構,所述找平機構的上表面與對應橋梁梁底面契合,所述找平機構的下表面為水平面;所述找平機構直接灌注于梁底或提前固定于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的頂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的頂部包括有抗壓剛度小的第一壓剪過渡件以及梁柱限位裝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b、將待拆除橋梁的兩端切割放樣具體為:
將待拆除橋梁的兩端進行放樣,使待拆除橋梁平面投影為正八字形,立面投影為倒八字形;
切割時,對稱均衡切割翼緣區(qū)、邊腹板區(qū)、中腹板區(qū),完成體系轉(zhuǎn)換。
6.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更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更換裝備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
所述更換裝備包括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落梁支撐系統(tǒng)、SPMT模塊車組及移動控制器、新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存梁支撐系統(tǒng);
所述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車輛油壓傳感器、車輛同步控制傳感器、梁體的位移監(jiān)測單元以及馱梁支撐系統(tǒng)的應力監(jiān)測單元;所述車輛同步控制傳感器、梁體的位移監(jiān)測單元以及馱梁支撐系統(tǒng)的應力監(jiān)測單元通過無線通訊連接控制系統(tǒng);
SPMT模塊車組由具有地面凸凹適應能力的標準重SPMT模塊車組拼而成,其中,每個SPMT模塊車由4~8個帶雙懸掛的輪軸支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橋梁上部結構快速更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舊梁馱梁支撐系統(tǒng)包括:
呈矩陣分布的第一鋼柱,各第一鋼柱之間采用橫聯(lián)和斜撐連接形成整體,且各第一鋼柱之間的高差控制在1mm內(nèi),使梁體下放內(nèi)外側的第一鋼柱安全系數(shù)為2以上,所述第一鋼柱由鋼管通過螺栓或焊接或栓焊一體連接而成;
第一變徑頭,其設置于第一鋼柱的頂部;以及,
第一壓剪過渡件,其采用抗壓剛度小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壓剪過渡件設置在第一變徑頭或第一厚支撐板的頂部;當所述第一壓剪過渡件設置于第一厚支撐板的頂部時,所述第一厚支撐板設置于第一變徑頭的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二航路橋特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武漢二航路橋特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88636.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竹質(zhì)眼桿鏈
- 下一篇:蓋梁后張拉封端施工臺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