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原位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87877.3 | 申請日: | 2018-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772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海琴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5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生態系統 河道水體 水體 原位處理 構建 清淤 水體富營養化 水質處理效果 污水處理設施 地表水環境 培養微生物 微生物菌群 微生物系統 底部曝氣 底質改良 曝氣系統 水體自凈 無人值守 質量改善 自然曝氣 布設 底泥 控源 水草 能耗 調試 治理 自動化 消耗 凈化 防治 投資 管理 建設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原位處理方法,對河道水體進行處理,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布設曝氣系統和仿水草填料;步驟2,調試培養微生物系統;步驟3,繼續運行微生物系統至所治理河道水體達到V類水體;步驟4,構建水生態系統;步驟5,繼續運行水生態系統至所治理河道水體達到IV類水體。該方法采用原位處理凈化水體,無占地,能耗與控源截污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相當或更低;水體底部曝氣,底泥原位消耗,有利于底質改良,大大減少了清淤投資或是避免了清淤;通過自然曝氣豐富微生物菌群,水質處理效果好;構建水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水體自凈能力,防治水體富營養化;自動化運行,方便管理,可實現無人值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的流域治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原位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通過大量的調研發現,我國相當數量的水體普遍存在黑臭現象,村鎮地表水環境極其惡劣。據中國環保部頒布的《2015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所示,2015年全國地表水劣V類水體占9.7%;各地排查確認近2000條城市黑臭水體,特別是城市內河、內湖水域,其污染負荷更為嚴重。因此,流域地表水環境的治理迫在眉睫,也是今后環保方向的一個大的趨勢。目前,隨著國家政策向黑臭水體及流域地表水環境方面傾斜,多家單位或是聯合體已經在流域地表水環境治理方面深入研究,但治理思路基本都是“控源截污+水生態修復”,但控源截污涉及到流域內的多個點源、面源污染,量多、面廣、耗資大,能耗大。
發明內容
基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原位處理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控源截污,在河道原位通過生化方式進行河道水體凈化,具有維護管理方便、無占地、能耗低等優勢。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原位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布設曝氣系統和仿水草填料:
在所治理河道底部布設曝氣系統的曝氣管;
并在所治理河道底部布設仿水草填料;
步驟2,調試培養微生物系統:
對所述步驟1布設好的曝氣系統的曝氣管和仿水草填料進行調試運行,通過所述步驟1布設的曝氣管進行微孔曝氣控制水體中DO為0.5~2mg/L,使仿水草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生長微生物形成生化反應的微生物系統;
步驟3,繼續運行微生物系統至所治理河道水體達到V類水體:
待所述步驟2的微生物系統培養成熟后,繼續運行1~3個月,直至所治理河道的水體COD降解至40mg/L以下,NH3-N降解至2mg/L以下,DO達到2mg/L以上,水體整體環境質量達到V類水體標準;
步驟4,構建水生態系統:
在步驟3處理后所治理河道的水體達到V類水體后,在所述河道構建健康完善的水生態系統,所述水生態系統包括:沉水植被系統、挺水浮葉植被系統和水生動物系統;
步驟5,繼續運行水生態系統至所治理河道水體達到IV類水體:
在所述步驟4的水生態系統構建完成后,繼續運行3~5個月,通過自然曝氣豐富微生物菌群,發揮水生態系統自凈能力,使水體逐漸恢復健康、穩定、平衡的河道水生態系統, COD降解至30mg/L以下,NH3-N降解至1.5mg/L以下,DO達到3mg/L以上,水體最終達到IV類水體標準,即完成該原位處理方法。
本發明的原位處理方法與現有流域地表水環境治理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原位處理凈化河道水體,無占地,能耗與控源截污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相當或更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海琴,未經楊海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8787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