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蒸餾塔頂工藝防腐自動調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84592.4 | 申請日: | 2018-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644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艷玲;韓磊;牛魯娜;蘭正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7/12 | 分類號: | C10G7/12 |
| 代理公司: | 青島智地領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陳海濱 |
| 地址: | 26607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蒸餾 塔頂 工藝 防腐 自動 調控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蒸餾塔頂工藝防腐自動調控系統,包括數據采集系統、自動注水系統、自動注劑系統和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自動注水系統和自動注劑系統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在線測量系統和數據接口獲取系統,在線測量系統包括在線PH計、在線氯離子測定儀和在線鐵離子含量測量儀,實現PH值、氯離子及鐵離子的實時在線測量;數據接口獲取系統包括MES工藝操作數據、LIMS分析化驗數據、在線腐蝕監測數據、腐蝕模型計算數據和定點測厚數據在內的其他離線輸入數據進行自動獲取,存儲和集中管理;數據采集系統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控制自動注水系統和自動注劑系統進行注水和注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蒸餾塔頂自動控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蒸餾塔頂工藝防腐自動調控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原油劣質化,近年來蒸餾塔頂系統低溫腐蝕的情況非常突出,已成為國內煉油企業的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蒸餾裝置的塔頂(包括頂循環)、催化分餾塔頂、焦化分餾塔頂,最典型的如常減壓裝置的分餾塔塔頂系統的露點腐蝕及銨鹽垢下腐蝕,一些煉廠甚至發生過常壓塔頂部塔壁腐蝕穿孔的案例。解決分餾塔頂系統低溫腐蝕已迫在眉睫,它已成為影響煉油裝置安全長周期運行的突出問題。對于塔頂系統低溫腐蝕的控制,單純依靠材質升級往往事倍功半,而良好的工藝防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國內外煉廠普遍采用“一脫四注”的工藝防腐措施,即電脫鹽、注水、注緩蝕劑、注中和劑、注堿,目前國內常減壓裝置防腐注劑量調節全部為原始人工手動控制。因原油性質不斷變化,分析頻率低且滯后,人工注劑調節跟不上實際腐蝕環境,是影響工藝防腐效果的重要因素。經驗表明90%的腐蝕發生在10%時間,因此對防腐進行實時監控,并對注劑實現自動調節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CN103420470A“一種煉油裝置工藝水介質pH值的自動控制系統”對水系統PH實現了自動調整,但未從塔頂工藝防腐角度整體考慮,且同時實現注緩蝕劑、中和劑及堿的調控。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蒸餾塔頂工藝防腐自動調控系統,解決用于提高塔頂工藝防腐蝕效果,實現塔頂PH值、氯離子及鐵離子的實時在線分析;實現注中和劑、緩蝕劑及注堿的在線連續實時自動調控。
本發明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蒸餾塔頂工藝防腐自動調控系統,包括數據采集系統、自動注水系統、自動注劑系統和控制系統,所述數據采集系統、自動注水系統和自動注劑系統分別與所述控制系統相連,所述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在線測量系統和數據接口獲取系統,所述在線測量系統包括在線PH計、在線氯離子測定儀和在線鐵離子含量測量儀,實現PH值、氯離子及鐵離子的實時在線測量;所述數據接口獲取系統包括MES工藝操作數據、LIMS分析化驗數據、在線腐蝕監測數據、腐蝕模型計算數據和定點測厚數據;數據采集系統將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控制自動注水系統和自動注劑系統進行注水和注劑。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劑系統包括注劑罐、注劑泵、自動注中和劑控制系統、自動注緩蝕劑控制系統和自動注堿控制系統。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中和劑控制系統基于在線PH計測定的PH值來控制中和劑注入量。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中和劑控制系統通過建立塔頂系統含電解質的熱力學平衡模型來控制中和劑注入量。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緩蝕劑控制系統基于在線鐵離子含量測量儀測定的鐵離子含量控制注緩蝕劑量。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緩蝕劑控制系統通過在線腐蝕監測數據控制注緩蝕劑量。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堿控制系統通過在線氯離子測定儀測定的氯離子或客戶需要調節控制注堿量。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水系統通過MES工藝操作數據和LIMS分析化驗數據控制注水量。
優選地,所述自動注水系統中的注水量根據MES工藝操作數據和LIMS分析化驗數據中的系統壓力和溫度、物流量和組成成分計算20-50%的注水依然保持在液態所需的注水量調整塔頂工藝措施的自動調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8459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