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止集成電路和知識產權核剽竊的動態混淆封裝接口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81098.2 | 申請日: | 2018-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754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東嶸;蘇東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21/85 | 分類號: | G06F21/85;G06F21/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順榮;唐愛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止 集成電路 知識產權 剽竊 動態 混淆 封裝 接口 | ||
1.一種防止集成電路和知識產權核剽竊的動態混淆封裝接口,其特征在于:
動態混淆封裝接口(1A)由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掃描鏈輸入封裝接口(10C)、掃描鏈輸出封裝接口(10D)、有限狀態機集合(10E)和混淆邏輯單元集合(10F)構成;
IP核或集成電路每個輸入輸出端口都有一個三輸入異或門,分別屬于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掃描鏈輸入封裝接口(10C)和掃描鏈輸出封裝接口(10D);
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和掃描鏈輸入封裝接口(10C)分別對集成電路或者IP核功能掃描輸入端口進行加密,在未解密時,外部數據無法正確的通過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或掃描鏈輸入封裝接口(10C)輸入到集成電路或者IP核內部;
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和掃描鏈輸入封裝接口(10C)中的三輸入異或門的三個輸入信號分別來自內部密鑰寄存器(20D)中的一位、外部密鑰寄存器(20E)中的一位和IP核或者集成電路實際的外部輸入信號;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和掃描鏈輸入封裝接口(10C)中的三輸入異或門的輸出信號為實際輸入到IP核或者集成電路中的信號;
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和掃描鏈輸出封裝接口(10D)分別對集成電路或者IP核功能/掃描輸出端口進行加密,在未解密時,集成電路或者IP核內部的數據無法正確的通過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或掃描鏈輸出封裝接口(10D)輸出到集成電路或者IP核外部;
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和掃描鏈輸出封裝接口(10D)中的三輸入異或門的三個輸入信號分別來自內部密鑰寄存器(20D)中的一位、外部密鑰寄存器(20E)中的一位和IP核或者集成電路產生的要輸出的外部輸入信號,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和掃描鏈輸出封裝接口(10D)中的三輸入異或門的輸出信號為IP核或者集成電路實際輸出到外部的信號;
有限狀態機集合(10E)合包含M個有限狀態機,即{10E1,10E2...10EM},這些有限狀態機的功能被設計為:連續接收α個正確的輸入后就會被解鎖,使得輸入數據直接通過有限狀態機,否則輸入數據就無法通過有限狀態機;M個有限狀態機被隨機的插入到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和集成電路或者IP核輸入端口之間,用于增加攻擊者破解所述混淆封裝接口的難度;
混淆邏輯單元集合(10F)包含P個組合邏輯單元,即{10F1,10F2...10FP},這些組合邏輯單元被隨機的插入到集成電路或者IP核內部,用于混淆電路;
混淆邏輯單元集合(10F)包含Y個反相器單元,這Y個反相器單元被隨機的插入到功能單元輸入封裝接口(10A)和IP核或者集成電路之間,或功能單元輸出封裝接口(10B)和IP核或者集成電路之間,同時為了防止這些反相器被識別出來,使用德摩根定律,將這些反相器移動到更深的邏輯層次;
動態混淆封裝接口(1A)受到內部密鑰寄存器(20D)和外部密鑰寄存器(20E)的控制,只有當來自內部密鑰寄存器(20D)和外部密鑰寄存器(20E)的信號使得動態混淆封裝接口(1A)輸入輸出信號完全一致時,動態混淆封裝接口(1A)才會被正確解鎖,使用者才能使用IP核或集成電路進行測試或者激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8109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