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74869.5 | 申請日: | 2018-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097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韓偉;何凡;方俊;宋毅超;郭盛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金環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12 | 分類號: | C02F3/12;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雷仕榮 |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溢流筒 分散式生活污水 溢流出口 上端 污泥 導流擋板 溢流進口 終端 內孔口 通孔 污水處理技術 污水處理效率 技術設計 傾斜向下 豎直設置 下端封閉 下端 | ||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它解決了現有技術設計不合理等技術問題。本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包括呈豎直設置的溢流筒,在溢流筒的上端一側設有溢流進口,在溢流筒的上端另一側設有溢流出口,在溢流筒的下端設有位于溢流出口下方的通孔,在溢流進口的內孔口下方設有向溢流出口側傾斜向下設置且能夠將溢流筒下端封閉的導流擋板,且導流擋板的上端位于通孔的內孔口上方。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能夠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和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
背景技術
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終端適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目前已經成為低密度、人口分散居住的廣大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優先選擇的工藝。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終端具有投資少、效率高、占地面積省等諸多優點。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大多采用AO或者A2O工藝,是利用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對有機物的降解和吸附作用,從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前期啟動時間過長,多是由于生化反應池在啟動期間活性污泥隨出水流失嚴重,且污泥增長速率較慢。由于現階段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生化反應池之間的管道為敞開式,污泥會隨出水大量流失,活性污泥的濃度是終端處理污染物的保證,若污泥流失嚴重,會導致微生物數量不足,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
因此,繼續設計一款可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本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包括呈豎直設置的溢流筒,在溢流筒的上端一側設有溢流進口,在溢流筒的上端另一側設有溢流出口,在溢流筒的下端設有位于溢流出口下方的通孔,在溢流進口的內孔口下方設有向溢流出口側傾斜向下設置且能夠將溢流筒下端封閉的導流擋板,且導流擋板的上端位于通孔的內孔口上方。
溢流筒和導流擋板形成一個污水中的污泥沉淀空間,其內部形成一個水流相對較為更加穩定的空間,其更加便于污水中的污泥沉淀,不僅可以提高污水處理效率,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質量,避免了污水中的污泥流失嚴重現象。
設計的溢流進口和溢流出口,其不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污水處理的質量,而且還可以避免污水中的污泥流失。
污水中的污泥其經過導流擋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回流至生化反應池中。
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中,所述的導流擋板上端連接在溢流筒的中部,導流擋板的下端連接在通孔的下側。
導流擋板和溢流進口的擋板之間形成120°~145°的夾角。
導流擋板的下端連接在通孔的下側其可以直接將污泥直接回流至生化污泥池中。
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中,所述的溢流進口的溢流水位高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或者所述的溢流進口的溢流水位等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或者所述的溢流進口的溢流水位低于溢流出口的溢流水位。
可以根據實際的使用環境進行設定。
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中,所述的溢流進口為方形進口。
方形進口其可以增大進水量。
在上述的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終端的防污泥流失裝置中,所述溢流進口的下沿上設有若干依次連接的截流鋸齒,相鄰的兩個截流鋸齒之間形成V形口。
V形口其可以將污水分切成若干細流分支,可以進一步提高水流的穩定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進行污水污泥的沉淀過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金環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金環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7486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