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72571.0 | 申請日: | 2018-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593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百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創新旭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51/06;C08L53/00;C08L55/02;C08L69/00;C08L33/12;C08K13/06;C08K9/10;C08K9/04;C08K9/02;C08K7/20;C08K7/00;C08K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涂塑料 熔接痕 流痕 制備 加工流動性 耐刮擦性能 汽車內飾件 紫外吸收劑 電子設備 二次成型 基體樹脂 金屬資源 原料制備 電鍍 底護板 高表面 抗氧劑 耐候性 潤滑劑 相容劑 重量份 噴漆 母粒 顏料 模具 家電 環保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免噴涂塑料由包括以下組分及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基體樹脂90?95份、相容劑2?3份、潤滑劑1?2份、抗氧劑0.2?0.5份、紫外吸收劑0.2?0.5份、功效助劑0.2?1.5份以及顏料母粒2?6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免噴涂塑料具有優異的耐候性、尺寸穩定性以及高表面光澤,無流痕,在后續的二次成型中基本無熔接痕或熔接痕較輕,可實現無需更改模具即可達到無流痕的效果,可免去傳統噴漆、電鍍等繁瑣操作,大大簡化工序,更加環保,且韌性、耐刮擦性能優異,加工流動性好,較之于金屬資源具有更長遠的使用價值,可廣泛應用于汽車內飾件、底護板、家電、電子設備等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免噴涂材料領域,涉及一種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得到金屬質感的塑料制品,如家用電氣外殼、汽車內飾件、隨身電子類產品、智能馬桶蓋等等,外觀類似珠光、金屬色都是通過噴涂方式在表面形成漆膜,以此滿足產品品牌辨識度以及消費的個性化。然而采用噴涂方式,往往存在以下缺點:容易掉漆,難以簡單修復;工藝過程較為復雜,在塑料制品注塑后,需要進行二次噴涂,可能還需要烤漆固化;環境污染大,油漆溶劑易揮發,絕大部分危害身體健康;不良率高,由于漆皮難以去除,制品難以回收再利用;加之,目前國內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也對企業工廢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使得噴涂的成本日益攀升。
隨著材料和模具工藝的發展,免噴涂成為塑料制品應用的新趨勢。免噴涂塑料是指向樹脂中添加金屬顏料、珠光粉等具有特殊色彩效果的顏料,進而獲得與噴漆相似效果的產品。而現有的免噴涂塑料,在廠家進行注塑成型時,塑料制品表面普遍存在嚴重的流痕和熔接痕,這嚴重影響產品的美觀。為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研究表明寬峰或雙峰聚丙烯樹脂可以顯著地改善聚丙烯組合物的流痕。低分子量聚丙烯起到改善熔體流動的作用,而高分子量聚丙烯提供必要的力學性能。而由于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聚丙烯的流動性差異很大,導致在減輕流痕的同時,容易產生嚴重的熔接痕。美國專利US6586531中,通過順序聚合制備低流痕聚烯烴組合物,組分包括雙峰聚丙烯樹脂和高粘度的乙丙橡膠,能夠提高抗沖擊性能的同時,減輕流痕。但是,超高粘度的乙丙橡膠導致聚丙烯組合物的熔體流動速率很低,加工性能較差。而且,雙峰聚丙烯仍然會導致嚴重的熔接痕。因此,開發一種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具有金屬光澤、加工流動性好、耐候性突出、環保且在生產加工中無需更換模具即可達到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上述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無流痕低熔接痕的免噴涂塑料,該免噴涂塑料由包括以下組分及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基體樹脂90-95份、相容劑2-3份、潤滑劑1-2份、抗氧劑0.2-0.5份、紫外吸收劑0.2-0.5份、功效助劑0.2-1.5份以及顏料母粒2-6份。
所述的基體樹脂包括聚丙烯、ABS樹脂、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的聚丙烯為均聚聚丙烯、乙丙嵌段共聚聚丙烯或者兩種樹脂的混合物。
所述的相容劑包括甲基丙烯酸接枝聚丙烯或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的潤滑劑包括硬脂酸、硬脂酸鈣、雙季戊四醇硬脂酸酯、N,N’-亞乙基雙硬脂酰胺、乙撐雙硬脂酰胺或二甲基硅油中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創新旭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創新旭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725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