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力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52945.2 | 申請日: | 2018-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886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岡本德明;島田昌浩;古知直人;橋野哲;藤田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M7/48 | 分類號: | H02M7/48;G01R19/15;G01R19/25;G01R15/20;G01R3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高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力 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電力裝置(26),具有:
電抗器(80),其具有卷線部;
第一電線(164)和第二電線(194),其沿與所述電抗器(80)的軸向正交的方向在所述電抗器(80)的側方延伸;
第一電流傳感器(62),其具有第一檢測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一間隙的環狀的第一鐵芯(212a),且對在所述第一電線中流動的第一電流進行檢測,其中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一間隙;
第二電流傳感器(64),其具有第二檢測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二間隙的環狀的第二鐵芯(212b),且對在所述第二電線中流動的第二電流進行檢測,其中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二間隙;和
電路(300),其使所述第一電流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二電流的最大值,所述電力裝置(26)的特征在于,
在與所述電抗器(80)的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電流傳感器(62)和所述第二電流傳感器(64)相對于所述電抗器(80)位置發生偏移,
在所述電抗器(80)的所述軸向上,所述第一電流傳感器(62)和所述第二電流傳感器(64)排列且所述第一電流傳感器(62)相對于所述卷線部在與所述電抗器(80)的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與所述電抗器(80)不重疊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和所述卷線部的中心位置的距離(D2)比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和所述卷線部的中心位置的距離(D1)短,
所述第二間隙的長度、即第二間隙長度(G2)比所述第一間隙的長度、即第一間隙長度(G1)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裝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為第一霍爾元件,
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為第二霍爾元件,
與所述第二霍爾元件(230)的磁場檢測面(252)相比,所述第一霍爾元件的磁場檢測面(252)以與所述電抗器(80)所產生的漏磁通的朝向更接近平行的角度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裝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和所述電抗器(80)的第二直線距離(d2)比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和所述電抗器(80)的第一直線距離(d1)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裝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抗器(80)為磁耦合型電抗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裝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和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的規格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裝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鐵芯(212a)和所述第二鐵芯(212b)的除所述第一間隙和所述第二間隙以外的外徑尺寸相同。
7.一種電力裝置(26)的制造方法,
該電力裝置(26)具有:
電抗器(80),其具有卷線部;
第一電流傳感器(62),其具有第一檢測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一間隙的環狀的第一鐵芯(212a),且對在第一電線(164)中流動的第一電流進行檢測,其中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一間隙;和
第二電流傳感器(64),其具有第二檢測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二間隙的環狀的第二鐵芯(212b),且對在第二電線(194)中流動的第二電流進行檢測,其中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二間隙,所述電力裝置(26)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與所述電抗器(80)的軸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電流傳感器(62)和所述第二電流傳感器(64)相對于所述電抗器(80)位置發生偏移,
配置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和所述電抗器(80),以使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和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所檢測出的磁通的方向、即磁通檢測方向與所述電抗器(80)的軸向相同,且使在所述電抗器(80)的軸向上,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相對于所述卷線部在與所述電抗器(80)的所述軸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與所述電抗器(80)不重疊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檢測元件(230)和所述卷線部的中心位置的距離(D2)比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0)和所述卷線部的中心位置的距離(D1)短,
使所述第二間隙的長度、即第二間隙長度(G2)比所述第一間隙的長度、即第一間隙長度(G1)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5294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