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尿酸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48912.0 | 申請日: | 2018-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25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孫依淼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寧衛生學校 |
| 主分類號: | A61K36/66 | 分類號: | A61K36/66;A61P19/06 |
| 代理公司: | 嘉興海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鄭文濤 |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尿酸 中藥 茯苓 延胡索 重量份 菟絲子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降尿酸的中藥,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5—8份,延胡索10—15份,菟絲子8—12份。本發明的一種降尿酸的中藥,成分簡單,具有降尿酸效果,療效顯著、穩定、無副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是一種降尿酸的中藥。
背景技術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特指急性特征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雖然對于該病的治療藥物有很多,但具有明顯療效的很少,影響了痛風疾病患者的治療。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延胡索是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用于行氣止痛、活血散瘀、跌打損傷等;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或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之功效。以茯苓、延胡索、菟絲子為藥物組合在降尿酸方面的應用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降尿酸的中藥。
一種降尿酸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5—8份,延胡索10—15份,菟絲子8—12份。
所述的一種降尿酸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6份,延胡索12份,菟絲子10份。
所述的一種降尿酸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先將茯苓、延胡索、菟絲子一起制成浸膏粉,然后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臨床可以接受的內服制劑。
本發明的一種降尿酸的中藥,成分簡單,具有降尿酸效果,療效顯著、穩定、無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茯苓500g,延胡索1000g,菟絲子800g,制備得到浸膏粉,再加入1500g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直接粉末壓片,即得片劑。
其中浸膏粉制備方法如下:取茯苓、延胡索和菟絲子分別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量為5倍量,煎煮2小時,第二、三次加水量均為3倍量,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3(4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放置過夜,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5(40℃)的清膏,經干燥得到浸膏粉。
實施例2
取茯苓600g,延胡索1200g,菟絲子1000g,制備得到浸膏粉,再加入2000g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直接粉末壓片,即得片劑。浸膏粉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取茯苓800g,延胡索1500g,菟絲子1200g,制備得到浸膏粉,再加入2800g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直接粉末壓片,即得片劑。浸膏粉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驗例1
本發明的臨床效果
一、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血尿酸和尿尿酸完全恢復正常值。
有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血尿酸和尿尿酸有所改善。
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未達到上述標準,并發癥未得到控制。
二、本發明藥物的治療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寧衛生學校,未經海寧衛生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489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