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用水泥攪拌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43815.2 | 申請日: | 2018-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15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樓應平;杜燕芳;陽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建材集團建筑產業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C5/16 | 分類號: | B28C5/16;B28C7/16;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賽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陳俊波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機機體 聯軸器 軸桿 水泥攪拌機 固定設置 電機箱 建筑用 進料管 進水管 引導筒 底端 電機 錐形臺結構 攪拌機 傳動連接 對稱設置 嵌入設置 連接桿 輸出端 下料孔 下料 底座 焊接 連通 轉動 死角 殘留 水泥 延伸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用水泥攪拌機,包括攪拌機機體、底座和聯軸器,所述攪拌機機體的一側焊接有連接桿,所述攪拌機機體的頂端固定安裝有聯軸器,所述聯軸器的頂端固定設置有電機箱,所述電機箱中安裝有電機,所述聯軸器與電機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聯軸器的底端安裝有軸桿,且所述軸桿延伸至攪拌機機體中,所述軸桿的底端固定設置有轉動塊,所述攪拌機機體的頂端邊沿兩側對稱設置有進料管和進水管,且所述進料管和進水管均嵌入設置在攪拌機機體上。本發明通過設置有錐形臺結構的引導筒,引導筒的底部與下料孔連通,起到引導下料的作用,避免該攪拌機內部死角處出現水泥殘留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泥攪拌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建筑用水泥攪拌機。
背景技術
水泥攪拌機又稱混凝土攪拌機,是用來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機械,主要由攪拌筒、加料和卸料機構、供水系統、原動機、傳動機構、機架等組成,在建筑工地上需要使用水泥攪拌機,用來代替傳統的人工攪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現有的水泥攪拌機在出料的過程中,容易在攪拌機的死角處出現水泥殘留,時間一長不易清理的情況,因此,不能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用水泥攪拌機,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建筑用水泥攪拌機,包括攪拌機機體、底座和聯軸器,所述攪拌機機體的一側焊接有連接桿,所述攪拌機機體的頂端固定安裝有聯軸器,所述聯軸器的頂端固定設置有電機箱,所述電機箱中安裝有電機,所述聯軸器與電機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聯軸器的底端安裝有軸桿,且所述軸桿延伸至攪拌機機體中,所述軸桿的底端固定設置有轉動塊,所述攪拌機機體的頂端邊沿兩側對稱設置有進料管和進水管,且所述進料管和進水管均嵌入設置在攪拌機機體上,所述攪拌機機體的內壁上固定卡接有引導筒,所述攪拌機機體的底部開設有下料孔,所述下料孔的底端連通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安裝有閥門,所述攪拌機機體的底端一側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開設有開槽,所述開槽中活動安裝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底端焊接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底端活動安裝有滾輪。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塊的底端固定設置有螺旋桿,所述螺旋桿上設置有螺旋葉。
進一步地,所述轉動塊的兩側均設置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為“L”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的一端焊接有推桿,所述推桿上套接有橡膠套,且所述推桿與連接桿之間組合成“T”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引導筒的底部與下料孔連通,且所述引導筒為錐形臺結構,所述活動塊與開槽的頂端槽壁之間通過彈簧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設置有錐形臺結構的引導筒,引導筒的底部與下料孔連通,起到引導下料的作用,避免該攪拌機內部死角處出現水泥殘留的情況;通過在螺旋桿上設置有螺旋葉,轉動的螺旋葉不但能夠對水泥原料進行攪拌,還能在出料時輔助擠出原料,功能性更強;通過設置有“L”形結構的攪拌桿,對原料的攪拌更加徹底,攪拌效率更高;活動塊通過彈簧與開槽的頂端槽壁之間固定連接,不但能夠對電機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震動起到減震的作用,延長其使用的壽命,同時又能提高該攪拌機移動過程中的平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部分結構剖視圖。
圖中:1、攪拌機機體;2、底座;3、聯軸器;4、進料管;5、轉動塊;6、攪拌桿;7、橡膠套;8、推桿;9、連接桿;10、引導筒;11、活動塊;12、滾輪;13、安裝塊;14、閥門;15、下料管;16、下料孔;17、螺旋葉;18、螺旋桿;19、軸桿;20、進水管;21、電機;22、電機箱;23、開槽;2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建材集團建筑產業化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省建材集團建筑產業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438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