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香豆素的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40485.1 | 申請日: | 2018-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569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黎;劉惠民;萬宇平;魯亞輝;崔華鵬;樊美娟;趙樂;潘立寧;扶勝;桑旭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7 | 分類號: | G01N33/577;G01N33/532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姜振東 |
| 地址: | 450001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香豆素 試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香豆素的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試紙條包括樣品吸收墊、結合物釋放墊、反應膜、吸水墊和底板;其中,所述反應膜上具有包被有香豆素半抗原?載體蛋白偶聯物的檢測線和包被有羊抗鼠抗抗體的質控線,所述結合物釋放墊上噴涂有香豆素單克隆抗體?膠體金標記物,所述香豆素半抗原是由香豆素進行縮醛反應得到的。本發明還提供了香豆素試紙條的制備方法及應用上述試紙條檢測樣品中香豆素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試紙條和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成本低、不受檢測設備限制的優點,能夠實現對大批量的香豆素樣品進行快速檢測和現場監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香豆素的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檢測香豆素的膠體金試紙條,其特別適用于煙用香精香料、煙草及煙草制品中香豆素的檢測。
背景技術
香豆素系化合物是一類具有芳香氣味,母核為苯并α-吡喃酮結構的天然產物,廣泛分布于植物界,根據結構可分為簡單香豆素系化合物、呋喃香豆素系化合物、吡喃香豆素系化合物和其他香豆素系化合物等。香豆素(coumarin)又名鄰羥基桂酸內酯和1,2-苯并吡喃酮,是一種天然植物次生產品,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種內酯類化合物,于1820年發現于黑香豆中,主要以游離狀態和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在蕓香科和傘形科植物中最多,其次存在于豆科、蘭科、木樨科、茄科和菊科植物,少數來自微生物。香豆素作為一種重要的香料,常用作定香劑、脫臭劑,配制香水和香料,也用作飲料、食品、卷煙、塑料制品、橡膠制品等的增香劑,醫藥上將其加入藥劑中作為矯味劑。實驗發現,香豆素對小鼠胚胎有毒性,能引起痛覺消失,使中性膽堿酯酶發生變化,對大鼠為可疑致腫瘤物。香豆素在體內的含量達到一定量時具有生理毒性,通過長期的動物實驗發現其具有肝毒性,主要是由代謝的途徑導致P450(細胞色素P)及其依賴性酶的減少引起的。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早在1954年就禁止將香豆素用作食品添加劑;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規定香豆素的每日耐受攝入量(TDI)為0.1 mg/kg bw;歐盟規定,對于洗去型化妝品,香豆素的含量不得超過30 μg/g,對于非洗去型化妝品,香豆素含量不得高于10 μg/g;2010年7月,臺灣地區食品管理機構發布通知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香豆素,同時規定“惟飲料中因使用天然香料,導致天然香料本身含香豆素殘留時,其含量仍應在2.0 mg/kg以下”。
煙用香精香料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有可能由天然植物精油引入香豆素,進而通過煙絲中添加的香精香料存在于煙草制品中,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潛在危害。因此,建立香豆素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香精香料及煙草制品進行質量控制十分必要。
目前,香豆素主要通過直接萃取法、超聲萃取法、同時蒸餾萃取法、水蒸氣蒸餾法等提取,結合氣相色譜法(GC)、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C-MS/MS)、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UPLC-MS/MS)檢測。儀器分析方法雖可以實現準確定性定量,但需要復雜昂貴的儀器設備及專業操作人員,加之樣品前處理繁瑣費時、檢測費用高,難以滿足現場監控和大量樣本篩查的需要。因此,開發一種不受檢測設備限制并且能夠實現對大批量樣品進行快速檢測的產品和方法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截至目前,與煙用香精香料及煙草中香豆素檢測相關的專利和文獻報道較少,市場上尚未有香豆素試紙條出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現有技術狀況提供一種檢測香豆素的試紙條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測定煙用香精香料及煙草制品中的香豆素,具有準確度高、操作簡單、無需專業人員操作、無需配套其他檢測設備、方便攜帶檢測、時間短、檢測成本低等特點,適用于現場大量樣品的篩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404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