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及在線排渣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31710.5 | 申請日: | 2018-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402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正云;李萬存;李軍;劉建海;劉興平;楊鵬;萬應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3/021 | 分類號: | C01B33/0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羅建民;張萍 |
| 地址: | 8300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化床 反應器 在線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及在線排渣的方法,包括渣料接收罐、在流化床反應器與渣料接收罐之間設置的排渣管線,排渣管線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流化床反應器排料的第一閥門,在線排渣裝置還包括用于通入氣體的進氣管線,進氣管線與排渣管線連接,進氣管線與排渣管線的連接處設置于第一閥門的下游。在流化床反應器不停車的情況,將流化床反應器內的失活物料排出,提升流化床反應器內的有效反應物料比例,提高流化床反應器內的反應轉化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多晶硅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及在線排渣的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流化床反應器都是氣固體系的流化床流化床反應器,在此類流化床反應器中,相間傳質、混合和傳熱是決定反應狀態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到生產產量、轉化率及產品質量。對于氣固相反應體系,相間傳質往往是決定流化床反應器效果的關鍵因素。
在以上使用的流化床反應器中,隨著系統的運行,流化床內失活物料及其雜質會不斷積存,而流化床內床層固定,失活物料積存越多,參與反應有效物料越少。生產廠家的一般處理措施是保持系統持續運行,待停車時對流化床反應器內失活物料進行清理,此法缺點是系統持續運行時間越長,流化床內有效反應物料比例越低,導致系統轉化率持續下降,對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及在線排渣的方法,在流化床反應器不停車的情況,將流化床反應器內的失活物料排出,提升流化床反應器內的有效反應物料比例。
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包括渣料接收罐、在流化床反應器與渣料接收罐之間設置的排渣管線,排渣管線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流化床反應器排料的第一閥門,在線排渣裝置還包括用于通入氣體的進氣管線,進氣管線與排渣管線連接,進氣管線與排渣管線的連接處設置于第一閥門的下游。
優選的是,所述的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排渣管線上的第一止回閥,第一止回閥設置于第一閥門的下游。
優選的是,所述的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排渣管線上的第二閥門組,第二閥門組設置于進氣管線與排渣管線的連接處的下游。
優選的是,第二閥門組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閥門。
優選的是,所述的流化床反應器的在線排渣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排渣管線上的第一止回閥,第一止回閥設置于第一閥門的下游,第二閥門組設置于第一止回閥的下游。
優選的是,進氣管線上設置有用于控制氣體進氣的第三閥門組。
優選的是,第三閥門組包括用于開關的第三閥門、設置于第三閥門下游的第三止回閥。
優選的是,渣料接收罐的出口設置有渣料接收罐的排渣管線,渣料接收罐的排渣管線上設置有第四閥門。
優選的是,渣料接收罐上設置有渣料接收罐氣體出口,流化床反應器上設置有流化床反應器氣體入口,渣料接收罐氣體出口與流化床反應器氣體入口之間設置有管線,渣料接收罐內的氣體通過管線流入到流化床反應器內。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的在線排渣裝置進行在線排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通過進氣管線通入氣體對排渣管線進行吹掃,以確保排渣管線的暢通;
2)繼續向排渣管線中通入氣體,打開第一閥門,通過排渣管線將流化床反應器內的失活物料排到渣料接收罐中,通過向排渣管線中通入氣體,可以降低從流化床反應器內排出的失活物料的溫度,使進入排渣管線內的失活物料呈現流態化狀態,加快失活物料的排除速度,以防失活物料堵塞排渣管線。
3)失活物料排出結束后,關閉第一閥門,繼續通入氣體對排渣管線進行吹掃,以防止從流化床反應器內排出的失活物料堵塞排渣管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317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