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dAgNi/N-C催化劑催化1,3-丁二烯選擇性加氫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22176.1 | 申請日: | 2018-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868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萬超;許立信;葉明富;雷昭;王金剛;范立巖;張建偉;周偉;汪玉喜;羅賢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7/24 | 分類號: | B01J27/24;B01J23/44;B01J23/50;B01J23/755;B01J35/00;B01J37/02;C07C11/08;C07C5/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張海青 |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馬鞍山***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dagni 催化劑 催化 丁二烯 選擇性 加氫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PdAgNi/N?C催化劑催化1,3?丁二烯選擇性加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PdAgNi/N?C催化劑置于管式反應器中,然后將催化劑床層溫度升高至30~60℃,再將1,3?丁二烯與氫氣的混合氣體導入反應器中,在壓力為1.5~3.2MPa,空速為1.0~4.0h?1的條件下進行反應。本發明以PdAgNi/N?C為催化劑,使用該催化劑進行1,3?丁二烯選擇性加氫反應,其中產物中1,3?丁二烯含量低于900ppb,丁烷含量低于2.3%,催化劑連續運行100h后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化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PdAgNi/N-C催化劑催化1,3-丁二烯選擇性加氫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石油化工中,石腦油蒸汽裂解產生了豐富的低鏈C4烯烴,但是在這些C4烯烴中往往含有少量的二烯烴或者炔烴;在下游烯烴聚合過程中,二烯烴或者炔烴往往較單烯烴更容易吸附在聚合催化劑表面而使催化劑中毒失效,因而人們常常利用二烯烴的選擇性加氫生成單烯烴來解決這個問題。
開發高效選擇性加氫催化劑是當前研究的熱點,美國環球油品公司(UOP)的SHP工藝(Oil Gas J,1988,86(49)40-43)采用貴金屬催化劑,丁二烯轉化率高達99.8%,但正丁烷生成量卻達到35.7%。美國專利US4762956公開了一種用于丁二烯選擇加氫的鈀基催化劑,以催化劑重量計,含有0.025-1.0%Pd及0.04-4%的Sn或Pb,有效提高了丁二烯加氫的選擇性,抑制了烯烴的異構化。中國專利CN106582625A公開了一種丁二烯選擇性加氫的催化劑,以催化劑重量份數計,包括以下組分:(a)0.05-0.5%份的金屬Pd或其氧化物;(b)0.1-2份的IB族金屬或其氧化物;(c)97.5-99.7份的載體氧化鋁的技術方案,該方案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丁烯-1損耗高、催化劑成本較高及制備過程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技術問題,但在產物丁二烯含量的控制上略顯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PdAgNi/N-C催化劑催化1,3-丁二烯選擇性加氫的方法,以PdAgNi/N-C為催化劑,其具有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有效的降低了1,3-丁二烯的含量,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PdAgNi/N-C催化劑催化1,3-丁二烯選擇性加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PdAgNi/N-C催化劑置于管式反應器中,然后將催化劑床層溫度升高至30~60℃,再將1,3-丁二烯與氫氣的混合氣體導入反應器中,在壓力為1.5~3.2MPa,空速為1.0~4.0h-1的條件下進行反應。
優選的,所述1,3-丁二烯與氫氣的摩爾比為1:1.2~2.5。
優選的,所述PdAgNi/N-C催化劑由以下步驟制備:
(1)將一定摩爾量的Pd鹽、Ag鹽、Ni鹽和去離子水加入燒杯中,在0℃冰浴中充分攪拌后,加入N-C材料,進行充分攪拌;
(2)在步驟(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0.4mol/L的硼氫化鈉溶液,并攪拌還原2h;
(3)將步驟(2)的溶液過濾后干燥,即得到PdAgNi/N-C催化劑。
優選的,所述Pd鹽為氯化鈀,Ag鹽為硝酸銀,Ni鹽為氯化鎳。
優選的,所述Pd、Ag、Ni的摩爾比為1:0.2~0.4:0.1~0.3;Pd、N-C材料的摩爾比為1:500~800。
優選的,步驟(1)中,所述N-C材料由三聚氰胺與葡萄糖按一定質量比焙燒制得,所述三聚氰胺與葡萄糖的質量比為30~60:1,焙燒溫度為700~900℃,焙燒時間為2~6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工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221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