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20822.0 | 申請日: | 2018-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573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單建國;單曉菁 | 申請(專利權)人: | 單建國 |
| 主分類號: | E03B1/02 | 分類號: | E03B1/02;E03B7/07;E03F1/00;E03F5/10;C02F1/00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越興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蔣衛東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水池 廢水處理系統 底部連接 循環系統 廢水 雨水 用水區 河水 閥門 廢水排放系統 河道 供水池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包括廢水處理系統,所述廢水處理系統連接有用水區廢水排放系統,所述廢水處理系統連接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連接有用水區供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連接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部與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連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頂部與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頂部連接,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連接處和頂部連接處分別設有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頂部與河道的頂部連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與河道的底部連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的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利用系統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水資源短缺是人類面臨的長期問題,目前我國水循環利用遠遠未被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和對一些產品需求的不斷提升,現有的廢水循環系統,大多都是內循環,水資源利用率不高,設備的利用率不高,功能單一。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的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包括廢水處理系統,所述廢水處理系統連接有用水區廢水排放系統,所述廢水處理系統連接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連接有用水區供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連接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部與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連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頂部與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頂部連接,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連接處和頂部連接處分別設有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頂部與河道的頂部連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與河道的底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蓄水池和河道的底部連接處設有第三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第一凈水池和第二凈水池,所述第一凈水池與用水區廢水排放系統和第二凈水池相連,所述第二凈水池的出水口與所述第一蓄水池相連,所述第一凈水池、第二凈水池和第一蓄水池內均放置有明礬。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蓄水池連接有清水池和噴泉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和噴泉池之間設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噴泉池連接,所述清水池連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與用水區供水池連接,所述清水池和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連接處設有第四閥門,所述清水池內放置有漂白粉。
進一步的所述噴泉池設有排污口一。
進一步的所述清水池連接有第三水泵,所示第三水泵連接有消防龍頭。
進一步的所述用水區供水池的進水口設有第七閥門,所述清水池對應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設有第五閥門,所述第七閥門和第二水泵之間的中部管道與第三水泵與消防龍頭之間的中部管道連接,所述第三水泵與清水之間設有第六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用水區供水池設有排污口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蓄水池連接有地下雨水池,所述地下雨水池連接有雨水收集池,所述地下雨水池的底部和河道的底部相連且連接處設有第七閥門,所述地下雨水池的頂部和河道的頂部相連,所述地下雨水池連接有第四水泵。
進一步的所述循環系統內的出水口處均設置有過濾網。
綜上所述,本發明當過將廢水循環系統與河道有機相連,不僅解決的用水區供水不足和廢水盈余的問題,還具有防洪的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河水雨水廢水綜合循環系統的系統簡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單建國,未經單建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208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