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分復用方式的信號傳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15658.4 | 申請日: | 2018-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478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0 |
| 發明(設計)人: | 遲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16 | 分類號: | H04B10/116;H04B10/50;H04B10/54;H04B10/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陸飛;陸尤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制方式 通信裝置 發送 疊加 空分復用 信號傳輸 無線通信技術領域 接收機 并行接收 傳輸信息 調制傳輸 多流數據 發射信號 檢測信號 強度調制 通信類型 信號幅度 直接檢測 接收端 冗余度 頻譜 調制 分配 | ||
本發明屬于光載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一種空分復用方式的信號傳輸方法。本發明方法包括:發送的信號在強度調制的通信裝置中通過疊加調制方式進行多流信號的發送;通過所述疊加調制傳輸的多流信號,可以使得直接檢測的通信裝置實現多流信號的并行接收;所述發送的多流數據,既可支持相同的調制方式,也可支持不同的調制方式;所述通信裝置支持各種通信類型中用于檢測信號幅度的接收機;所述發送的信號在所述接收端會出現新增信號幅度的現象。本發明通過合理的分配、調整發射信號的幅度,合理的使用疊加調制,減少傳輸信息的冗余度,提高頻譜的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載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流信號傳輸和接收方法。
背景技術
白光LED的問世,對LED成為21世紀新一代光源具有決定性意義,已經廣泛應用于室內照明、室外街道、手機背光源和交通信號燈等領域。而目前得到白光最常見的方法是將紅光、綠光和藍光混合成白光,這種白光源叫做RGB LED。同時,LED還可以進行快速的光電調制,適合用來進行可見光通信。
可見光通信技術(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指利用可見光波段的光作為信息載體,不使用光纖等有線信道的傳輸介質,而在空氣中直接傳輸光信號的通信方式。具有信息安全性高、頻譜資源豐富、傳輸速度高等優勢,被視為是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有力候補。相對于WiFi系統,它具有很寬的頻譜利用范圍、對電子儀器無電磁干擾和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等優勢。
可見光通信MIMO系統則利用空間復用技術成倍地提高了系統吞吐量及數據傳輸速率,通過陣列發送技術有效地降低了碼間串擾的影響。可見,MIMO系統非常適合于可見光通信系統中。其應用在可見光通信中主要有三個熱點技術:一個是空間分集,也就是在收發端,均分別采用陣列形式傳輸數據,以減少時延造成的誤碼,提高信道可靠性;另一個是空間復用,也就是在發送端,采用分層空-時復用(BLAST)方式發送數據,可以成倍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和數據傳輸速率;還有一個是波束賦型,也就是通過減小光源的視場角以精確信道指向性,從而降低相鄰光源之間的信道間干擾(Inter-Channl Interference,ICI)。
目前,在可見光通信MIMO系統中,可以通過信號幅度的疊加方式實現空分復用的目的。因此,合理的使用疊加調制,有助于減少傳輸信息的冗余度,提高頻譜的利用率。
基于此,本發明在可見光通信系統中提出一種多流信號傳輸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強度調制和直接檢測的通信系統中,提供一種空分復用方式的信號傳輸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空分復用方式的信號傳輸方法,用于多流的可見光通信系統中,發送的信號在強度調制的通信裝置中通過疊加調制方式進行多流信號的發送;通過所述疊加調制傳輸的多流信號,可以使得直接檢測的通信裝置實現多流信號的并行接收;所述發送的多流數據,既可支持相同的調制方式,也可支持不同的調制方式;具體步驟如下:
提升加載到可見光通信系統中一路發射裝置上信號的強度,并和另一路發射裝置的信號分別經過不同的可見光通信系統信道傳輸到接收裝置;
考慮到可見光通信系統是一種直接調制/直接檢測的系統,在發射裝置,信號通過幅度發送,在接收裝置是通過檢測信號的幅度而還原信號;因此,
通過上述信號處理,在接收裝置接收到的信號是一種經線性疊加的信號,從星座點的角度考慮,會出現新增額外的星座點,對此作如下處理:
接收裝置將探測到的信號進行后均衡,并進行信號的處理;
隨后,對經過后均衡處理之后的信號進行解碼。
進行解碼可使用如下幾種方式之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156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