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輻射手機外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09997.1 | 申請日: | 2018-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1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展游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5/04 | 分類號: | C08L75/04;C08L51/06;C08K13/06;C08K9/12;C08K9/04;C08K9/02;C08K3/04;C08K3/08;C08K3/22;C08K7/24;C08K3/36;C08K5/5425;C08K5/524;C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謝偉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抗輻射 手機外殼 手機殼 制備 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過氧化二異丙苯 納米二氧化硅 納米二氧化鈦 改性石墨烯 抗拉伸性能 納米氧化釹 納米氧化鋯 柔韌性 材料領域 發明材料 耐腐蝕性 碳納米管 抗壓性 抗氧劑 潤滑劑 重量份 阻燃劑 載銀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輻射手機外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手機殼材料領域,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60?65份、過氧化二異丙苯6?12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3?7份、納米二氧化硅7?12份、改性石墨烯5?10份、納米氧化釹3?7份、納米二氧化鈦4?9份、碳納米管4?9份、載銀納米氧化鋯2?6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2?1.8份、抗氧劑0.8?1.5份、阻燃劑2.8?3.5份和潤滑劑2.4?3.2份;通過原料組分間的作用,增強手機殼材料的抗輻射性能,并且本發明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抗壓性和抗拉伸性能優異,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耐久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手機殼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輻射手機外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手機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可是手機間傳遞信息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卻很廣泛。手機電磁波輻射以及越來越多的科技證劇,表明手機輻射的高頻電磁波對人體有如下兩方面的直接影響:其一是高能級射頻輻射的熱效應,即手機輻射的微量電磁波,被人體吸收后,會使局部組織升溫,造成生物破壞。現在,模擬手機的發射功率最大,GSM數字手機天線口的輻射功率最大可超過2W(33dm),CDMA數字手機的發射功率可小于0.5W(27dBm)可見手機輻射危害,手機發射的高能級輻射會產生生物性損害。另一種影響是低能級射頻輻射的非熱效應,可能造成經常使用手機的人,出現頭痛、記憶力降低以及一些潛在生物破壞。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提醒注意非熱效應危害。動物實驗表明,低能級輻射會加速實驗動物細胞的生長。物理學家海蘭德指出,手機的真正危害來自于它的低強度輻射,即非發熱型輻射(non-thermal radiation)。英國華域大學艾倫博士指出低量度的輻射亦能產生細小而非熱能的影響。放射腫瘤學教授約翰·莫爾德認為,手機電磁輻射如同X光和太陽光的紫外線輻射,能破壞人體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可能致癌。
中國專利CN201410795260.2公開了一種防電磁輻射竹制手機外殼的加工方法,該方法從用利用微細銅粉與固化膠的均勻混合并固化,在竹片材質手機外殼上形成一層有效的電磁屏蔽層,能有效地減少手機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本發明存在的缺點是竹片材質的手機可防水性和防腐性能差,固化膠在竹片層表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易脫落,減少手機外殼的紫外線屏蔽效果。
中國專利CN201621222423.9一種側支撐式抗輻射手機殼公開了一種抗輻射手機殼的結構,在手機殼內開設凹槽,添加屏蔽復合片,本手機結構雖然具有良好的抗輻射作用,但是制備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輻射手機外殼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手機殼材料原料上添加抗輻射材料,通過原料組分間的作用,增強手機殼材料的抗輻射性能,并且本發明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抗壓性和抗拉伸性能優異,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耐久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抗輻射手機外殼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60-65份、過氧化二異丙苯6-12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3-7份、納米二氧化硅7-12份、改性石墨烯5-10份、納米氧化釹3-7份、納米二氧化鈦4-9份、碳納米管4-9份、載銀納米氧化鋯2-6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2-1.8份、抗氧劑0.8-1.5份、阻燃劑2.8-3.5份和潤滑劑2.4-3.2份。
優選地,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61-64份、過氧化二異丙苯8-1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4-6份、納米二氧化硅9-11份、改性石墨烯7-9份、納米氧化釹4-6份、納米二氧化鈦5-8份、碳納米管5-8份、載銀納米氧化鋯3-5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4-1.6份、抗氧劑1.1-1.3份、阻燃劑3.1-3.3份和潤滑劑2.7-2.9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展游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展游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099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