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504562.8 | 申請日: | 2018-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400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愛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滁州普立惠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7/12 | 分類號: | B65G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qū)瑯琊經(jīng)***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搬運裝置 薄板工件 活塞 真空管 真空式 缸體 圓孔 吸盤 機械技術領域 底部連接 技術難題 連桿中心 電磁閥 進氣門 空腔 相通 | ||
本發(fā)明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屬于機械技術領域,真空管與缸體和活塞之間的空腔相連接,真空管上設有電磁閥,缸體底部設有設有進氣門,活塞底部連接有連桿,連桿底部設有吸盤,連桿中心設有圓孔與活塞的中心的圓孔相通。采用本發(fā)明設計的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可以解決現(xiàn)有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存在的結構復雜、適應性不強、性能不夠穩(wěn)定等技術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機械技術的成熟,于生產線導入自動化機械已成為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的主要趨勢,且導入自動化機械除了可降低人力成本以外更可大幅的提高整體的生產速率。目前在機械加工及注塑加工行業(yè),很多工位為工件的拾取分類操作。這種操作一般動作簡單,重復性很大。目前針對這種需求,市場上設計很多薄板工件搬運裝置,但是薄板工件搬運裝置結構復雜,適應性不強,性能也不夠穩(wěn)定。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現(xiàn)有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存在的技術難題,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其特征在于:真空管與缸體和活塞之間的空腔相連接,真空管上設有電磁閥,缸體底部設有設有進氣門,活塞底部連接有連桿,連桿底部設有吸盤,連桿中心設有圓孔與活塞的中心的圓孔相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缸體為圓筒形結構,直徑為30~100mm。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的結構圖。
圖中,1、真空管,2、電磁閥,3、缸體,4、活塞,5、進氣門,6、連桿,7、吸盤,8、薄板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內容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結構圖如圖1所示,一種真空式薄板工件搬運裝置,其特征在于:真空管1與缸體3和活塞4之間的空腔相連接,真空管1上設有電磁閥2,缸體3底部設有設有進氣門5,活塞4底部連接有連桿6,連桿6底部設有吸盤7,連桿6中心設有圓孔與活塞4的中心的圓孔相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缸體3為圓筒形結構,直徑為30~100mm。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滁州普立惠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jīng)滁州普立惠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045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數(shù)碼產品生產用移動架
- 下一篇:新型可移動轉彎滾筒輸送機





